{SiteName}
枣阳新闻
枣阳文化
枣阳名人
枣阳历史
枣阳旅游
枣阳习俗

这位开国中将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同一个村庄

这位开国中将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同一个村庄!

南方开讲:一样的军史,不一样的品读!

05:13

左起:胡炳云、田维扬、王东保,皖东北根据地合影,摄于年

田维扬,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县(今枣阳市)吴店皇村一个农民家庭。吴店皇村原名白水村。公元前六年12月,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诞生在这个村庄里。因为出了皇帝,后来白水村就改名为皇村。

年,7岁的田维扬开始在吴店私塾读书。由于家境贫穷,读了3年就辍学了。田维扬扛起锄头帮父亲种田,一干就是10年。

年,枣阳地区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在中共鄂北特委领导下,枣阳农民联合襄阳、随县农民掀起鄂北秋收起义的革命风暴。革命中心地在枣阳和襄阳之间的小板桥耿家集。田维扬的父亲是赤卫队队长,田维扬兄弟5人都是赤卫队员。田维扬手持红缨枪,东奔西走,一边调查土豪劣绅的劣迹,一边为赤卫队通风报信。

由于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坚持一年多的鄂北秋收暴动失败了,中共鄂北组织被破坏。国民党军“清乡”司令李纪才大叫“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仅枣阳县被枪杀的赤卫队员就有多人。田维扬的父亲被“清乡”军活活打死,二哥、三哥和五弟均被抓进牢房。

年10月,在共产党员王愚、吴奇、侯万邦的带领下,田维扬和苏炳文、潘自强等参加鄂北秋收起义的人员怀着去找“党先生”的决心,从白色恐怖中来到武汉。

田维扬一行6个人中,有3名共产党员。为首的王愚常给大家讲全国革命的形势,鼓励大家在困难面前要看到光明前途。而对“清乡”军有杀父之仇的田维扬,听了王愚讲的革命道理,更激发了坚决革命的决心。

生活无着,6个年轻人就在长江边上干起修筑长江江堤的体力活。这种活路,劳动强度大,挣的工钱少,无法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一个多月后,他们在王愚的带领下来到国民党湖北省警备第五团当兵。两个月后,他们6人又一起被调到国民党军独立第十五旅。田维扬和王愚被分配在这个旅第二团三营九连当兵。

这个部队早有共产党秘密组织,由共产党员程子华负责,进至大冶、阳新地区后,便积极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

这时,中共中央认为发动独立第十五旅部分官兵起义的条件和时机基本成熟,派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常委邓乾元向这个旅的中共组织传达准备起义的指示。程子华召集有关人员协商后,决定立即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发动起义参加红军,由邓乾元负责与红五军第五纵队联络予以策应,里应外合,发起暴动。

11月16日,独立第十五旅所属第二团驻大冶的第二营多名官兵,在程子华的领导下举行起义。12月5日和24日,驻阳新的第一营第二连和驻长江北岸团风的第三营第九连各80多名官兵,也分别由共产党员白一洁和王愚率领起义。田维扬随王愚率部找到了程子华。兵变成功后,部队由程子华率领到达红五军第五纵队。

田维扬兴高采烈地穿上红军军装,拍着王愚的肩膀,兴奋地说:“我们终于找到‘党先生’了。”

田维扬(.11—.6.11),原名田文扬,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县(今枣阳市)吴店皇村一个农民家庭。年在大冶暴动中参加工农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长、支队参谋长、副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师长、第四十一军军长、中南军区水利工程部队副总指挥、总后勤部后方工程建筑部部长、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率部参加湖西、苏北等地抗日游击战争和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以及粤东剿匪作战等;参与领导了荆江分洪水利工程建设。战争年代,身先士卒,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多次负伤,为人民解放事业立下战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守卫祖国东南海疆,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西南边疆,都作出了显著成绩。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副主编,《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新浪网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东方少年》杂志专栏作家。现为少年特战兵训练营总指挥,志在为培养优秀少年做贡献。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zaoyangzx.com/zyls/10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