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枣阳新闻
枣阳文化
枣阳名人
枣阳历史
枣阳旅游
枣阳习俗

人文历史威震华夏说长门

  长门是襄阳古城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襄阳古城池在历史的岁月中历尽沧桑,但仍是我国少数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实例——坚固的城墙、宽阔的城河、深邃的长门、蜿蜒的汉水、如屏的岘山。如今,在襄阳古城墙申遗的大好环境下,“长门遗址公园”呼之欲出。这是襄阳城市遗产保护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增加城市绿地,为襄阳市民提供优质生活环境、增加公共空间的大好事,建议名称就叫“长门公园”,毕竟长门尚存!

  明初扩城,东拓长门

  《襄阳府志》“城池”条载:“明取襄阳,以平章卫国公邓愈镇其地,拓东北角旧城大北门外绕今长门环属东城,凡周二千二百二十一丈七尺,得一十二里一百三步二尺,高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五尺,下倍之。垛堞四千二百一十,窝铺七十,门六,俱有月城(瓮城),角楼各一,花楼十。”万历四年(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题别称,东门曰阳春门,南门曰文昌门,西门曰朝圣门,小北门曰临汉门,大北门曰拱宸门,长门曰震华门。顺治年间,知县董上治又为六城门分别题额,东门曰“保厘东郊”,南门曰“薰风南来”及“化行南国”,西门曰“西土好音”,小北门曰“汉沔津梁”及“北门锁钥”,大北门曰“金汤巩固”,长门曰“威震华夏”……

  《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介绍:城门是古代城市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城门外增设月城(瓮城)是为了更好地抵御外侵。瓮者,内部空间大的陶器,用这种思考方式来建设城门的瓮城,即是城外之小城也。我国古代建城池要在全城重要的位置选定城门,军事重镇的城门之外还要建设小型城池作屏障,当人们出入城门时,得先从这个小型城池出入。瓮城的式样有方形、梯形、半圆形等。瓮城的城墙尺度、面貌与大城相同,在城门处仍然建造城楼。瓮城之城门与主城门不能相对、直通,有的城池瓮城门与主城门甚至做成九十度的直角(襄阳大北门即是),在其左或右拐角出入。襄阳长门瓮城现存台高7米,瓮城深25.5米、宽34.5米,长门(主城门)城门洞长达34.4米,箭楼洞(瓮城门)长12米。修建超长的城门洞,其目的主要是战时可隐藏较多的兵士,更好地打击敌人。如此深远宽阔的城门洞、瓮城,在全国府城之列是罕见的,是名副其实的“长门”,可以讲:铁打的襄阳,威震华夏。

  长门堤防,护卫襄阳

  我国古代各朝凡要建城选址,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城池必须要靠水,城内或城外也一定要有水,没有水就无法生活。水有四大用处:一是生产、生活用水,二是防护用水,三是交通用水,四是降温、卫生用水。当选址时,还要考虑水陆交通、货物运输是否便利。“汉水以为池,荡荡本天堑”,与长门紧紧依偎的汉水,在拱卫“铁打的襄阳”同时,泊岸也时刻遭受波浪、洪水的冲击,“寖以倾颓,不决者,犹一缕以系万钧,危乎可惧也!谚语有之曰:‘水打老龙堤,襄阳城是养鱼池’。其语虽俚,其事则实也(《重修老龙堤记》)”。

  明正德年间,分巡副使聂贤曾对大北门至长门段作了特别加固。万历《襄阳府志》卷16“城池”称:正德夏,汉水大溢,破城三十余丈,居民汹汹……取石仙人洞,纵横甃砌,槎枒向背,精坚逾旧,修砌泊岸二百八十丈,高二丈。又筑子堤于江帮护之,阔八尺,高五尺,襄人呼为“聂公堤”。

  长门坚固城砖见证

  前几年,我在襄阳城东长门附近的民房墙基工地拾得明代铭文砖一方,此砖宽18厘米、高42厘米、厚11.5厘米。叩击之,其声清脆铿锵,砖体侧面竖写3行楷体铭文共41字,内容为:襄阳府谷城县提调官县丞宋忠修,司吏许英,的当人何仁佐,作匠易应才,人户杜三保。洪武十六年(某)月(某)日。

  明太祖为了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取消元代的行省制,改为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明代的襄阳府辖一州(均州,现丹江口市)六县(光化、谷城、南漳、宜城、襄阳、枣阳),为了“高筑墙”和扩展襄阳城东北角,大量的城砖由一个地方烧制显然是供不应求的,因此,襄阳府所辖的各州县纷纷行动起来。这块洪武十六年(年)的铭文砖,不仅注明襄阳府谷城县,还将当地官吏、作匠、人户等人的姓名也铭刻在砖体上。

  提调官为非常设官职,是专为阶段性工程建设指挥调度的官员,相当于今天某工程建设的指挥长。任提调官的官员,其职务可大可小,视工程规模和重视程度而设。县丞为知县的佐官,相当于今之县长助理或办公室主任,铭文中的宋忠就是这类官吏。司吏对提调官负责,具体操办城砖制作、调运计划、传达命令,实施检查诸事的官府工作人员,相当于今天的办事员。的当人应为具体的负责人和验收许可人,作匠是专司做窑烧砖的人,人户体现了明代的匠户制度。

  明代的铭文砖不仅见证了朱元璋“高筑墙”的立国方针在军事重镇襄阳得到了落实,而且还可窥见当年的社会形态与制度,简洁的铭文其实就是一种公开的责任书。另外,砖体的棱角、文字至今少有损毁,说明明代城砖质量之精,这“铁打的襄阳”又岂止只是地理上的优势。在水陆交通不便的时代,将各地的城砖从四面八方运至襄阳决非易事,可以想象当年在襄阳府管辖下的各州县动员千军万马,从水路、陆路运城砖修筑“天下之咽喉”的情景,那种忙碌的场景是何等的壮观。

  明洪武时期的襄阳城铭文砖在文字刻法上,目前所见到的皆为阳刻、楷书,有繁体字,也有简化字,一方方厚重的铭文砖不仅折射出长门在历史上的坚固,而且还见证了襄阳地区行政沿革、历史事件、筑城历史等,其铭文就是“活档案”,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来源:襄阳政府网)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aoyangzx.com/zyls/39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