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枣阳新闻
枣阳文化
枣阳名人
枣阳历史
枣阳旅游
枣阳习俗

长茅史话连载十七

湖北咸宁余氏万山堂祖人外迁流播情状暨特色

——以清朝所跨历史时空为例

湖北孝感余学明

(一)

吾族从由余得姓以来,世居下邳(今江苏邳州)蔓延江右之分宁(今江西修水)是为长茅余氏。长茅敬仲公于元季迁咸宁(今湖北咸宁)之十二都官坡柏树下(今地名谓鸣水泉),阅五世,宗五公徙居宣化乡万家山麓,是为万山余氏。“咸多名族,亦多名山,而称盛者,万山余氏为最”。这是清代赐进士知益都县事王欤(今武汉市江夏区人),乾隆十三年()为余氏万山堂三修宗谱所撰谱序的开篇语,褒奖不溢美,适恰如其分。

万山堂祖人历史上外迁的相关资料,历次修谱都作有记载。因战乱折腾、人祸天灾,创修(明朝正德五年、公元50)至六修(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公元)的历次宗谱皆荡然无存,外迁源流与流变已无法寻觅。所幸的是,历尽劫乱而幸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套七修宗谱(民国十七年、年版本),其所反映的整个清代(66—9)近三百年间祖人外迁流播的翔实记载,也足以令人欣慰和景仰不已。

(二)

至清朝末年,咸宁余氏万山堂已发展到六十五个庄门。经查考、梳理,七修宗谱各支谱所刊“人丁世录”的文字记录,康熙到光绪(—)年间,各庄门均有祖人外迁,仅男丁就达00多人,他们或举家迁徙,或结伴同往,或个人行动,或为官从戎,辞别家园,适彼他乡。如果加上已婚男丁之配偶、各家户未出阁的闺女人数(旧时谱牒章法规定本族女儿不登记上谱),外迁男女丁民起码在人以上。于兹,择要举例如下:

祥分长房清水塘庄门谱系中载有:日观公“自康熙年间闲徙贵州永平镇未归”;习照公“子孙徙居常德府桃源县妙家坪”。上余家港庄门中载有:怀英公“生乾隆甲午十一月初四辰时,殁嘉庆二十一年六月二十六丑时,葬江南六安州邹家拐对面”。大椿庄门载有:怀鳌公“生乾隆甲戌六月酉时,葬京山县韩家集”。梓潭余庄门载有:经富公“生咸丰癸丑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戌时,殁未详,迁居河南鹤壁街”。

长分二房金塘研庄门谱系中载有:卜宗、卜全“兄弟徙四川无音”;怀儒公“娶刘氏,徙居谷城县”。金华陆庄门载有:卜连公“随父徙居宜城县关庄”。邹庄庄门载有:承淇公“生于乾隆年间,贸易襄阳未归”;常信公“生雍正年间,徙居蒲圻福坳”。绥万庄门载有:怀西公“生乾隆壬子年八月初五巳时,贸易陕西兴安县,至今音信不通”。新田铺庄门载有:承璧公“生康熙乙未年二月初三日寅时,殁葬汉阳县,子尚品殁葬汉川县,次子外贸未归”。

祥分三房上南庄庄门载有:卜璋公“生嘉庆甲子年十月二十三日巳时,贸殁荆门州后港”。西庄庄门载有:承让公“生乾隆戊子三月二十七酉时,贸易宜昌府”。张湾庄门载有:“承灯公,徙居郧阳府上津县,时在明季”;常顺公“迁居四川达州”。

祥分四房沈庄庄门谱系中载有:怀桂公“生乾隆甲申二月十四辰时,娶闵氏生子斗,贸易河南淅川县”。孙家畈庄门载有:道高公“生光绪癸巳年八月十八辰时,妇方氏殁葬沙市”。沈家畈庄门载有:尚才公“生乾隆辛丑十月十五,贸易山东”。田铺庄门载有:承书公“生康熙丙申十月二十六酉时,父子(尚睦)贸易河南商水县”。

祥分五房余祉良庄门载有:怀书、怀恻、怀安三公“徙居河南归德府鹿邑县虎头岗”。余方垅庄门载有:承周公“生康熙壬寅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时,殁葬江西弋阳县。”阴阳官庄门载有:日近公“康熙年间贸易四川重庆府未归”。

祥分七房牌楼庄门载有:日胜公“娶桑氏,迁居湖南宁乡县贺家冲”;卜寿公“生于咸丰乙卯二月初十丑时,迁居沙市”。县西门庄门载有:常宽公“娶施氏,离宗弃祖迁居河南赊旗店,夫妇俱葬赊旗东北河岸”。

祜分沙塘庄门载有:承连公“贸易四川未归”;承林公“贸易广东未归”;卜年公“生道光庚子正月十六丑时,殁葬京山县”;承俊公“生乾隆壬午年七月二十子时,贸易江西未归”。

(三)

从七修宗谱分庄门所载男丁世录的撮要记述,作一番归纳分析,余氏万山堂在整个清代祖人外迁流播,具有五个方面的突出特点,而且有其自身的地域人文特色,确显珍贵。

一、是迁徙所至的地方众多,遍及省内省外

可以用荆楚本土,大江南北,黄河内外,东南沿海,云贵高原来概括。湖北在有清一代领辖十府一直隶州,除偏居一隅的施南府(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外,其他的九府一州(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德安府、安陆府、荆州府、襄阳府、宜昌府、郧阳府、荆门直隶州),都有咸宁余氏万山堂祖人的迁居点,涉及到的县域有:武昌府的江夏县、蒲圻县、嘉鱼县、通山县、武昌县(今鄂州市)、阳新县、黄石港(今黄石市);汉阳府的汉阳县、汉口(夏口厅)、汉川县、黄陂县、沔阳州、新堤镇(今洪湖市);黄州府的黄冈县、麻城县、广济县、新洲镇(今新洲县改为武汉市新洲区)、蕲春县;德安府的应山县、应城县、孝感县、随州;安陆府的钟祥县、京山县、天门县、潜江县;荆州府的江陵县、沙市、监利县、公安县、石首县;襄阳府的襄阳县、樊城(今襄阳市樊城区)、宜昌县、南漳县、谷城县、光化县、老河口、枣阳县;宜昌府的宜昌县、当阳县、宜都县、枝江县;郧阳府的郧县、均州(今丹江口市)、竹山县、郧西县、上津镇(曾为上津县);荆门直隶州的荆门县、沙洋镇(驻有县佐行政)等5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

迁徙到外省的有河南、湖南、四川、安徽、江西、陕西、江苏、山东、福建、贵州、云南、广东等2个省份,所属省份载有府、县、重镇详细地址的大致情况为:流播河南省的有:淅川县、方城县、南阳府、南阳县、南召县、博望镇(在河南省方城县西南,历史上曾置为县)、桐柏县、邓州、唐河县、商水县、周口镇、鹿邑县、归德府(今商丘市)、光州、息县、汝宁府、赊旗店(今社旗县城)、斧头岗、鹤壁集(今鹤壁市)共8处。流播于湖南省的有:常德府、桃源县、岳州府(今岳阳市)、沅江县、益阳县、津市、临湘县、宁乡县、宏凌县(后来撤并)等9处。播迁到陕西省的有:兴安府(今安康市)、平利县、双壶县、兴安县、商南县、白河县、紫荆关等7处。迁居四川省的有:叙州府、富顺县、自流井、贡井(今自贡市)、夔州府、奉节县、巫山县、万县、成都府、达州、简州、重庆府、江北县等l3处。迁徙到江西省的有:弋阳县、宁州、平安县、九江府、景德镇等5处。到达江苏省的有:徐州、南京、江宁县、丹阳县等处。迁移到安徽省的有:凤阳府、定远县、六安州、池州府、清溪县、毫州、安庆、合肥等处。涉及山东省的有:菏泽、曹县。涉及贵州省的有:永平镇。涉及福建省的有邵武县。涉及广东、云南两省的,只列出省名而未详列府州县名,很有可能是当时续谱时未与外迁者联系上,只知所属省份之大概。

祖人外迁流播地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的开拓创新之举,正是所谓“睁着眼睛看外面的世界”,是不囿于固不白封的主动,长于人际交往、实地考察、信息传递、善于分析和决策的结果。他们的远见卓识,令人折服!从某种意义上讲,迁移文化就是创新与开拓的文化。

二、是外迁者以经商贸易为主,前程充满自信

万山堂七修各支谱的人丁世录栏目里,有不少“贸迁异域”、“外贸他乡”、“外贸未归”、“外贸失考”、“外贸无音”,或有明确地理标志的“贸易山东”、“贸易四川”的记载。经商、贸易、开作坊、办工厂,在外迁祖人(门户)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他们初始小本经营,或合伙抱团,通过滚雪球,经营有道,吃苦打拼,功夫不负有志者,成为业主乃至富商大贾,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汉口有万山堂余氏商行货栈,在沙市有万山堂余氏后裔兴办的棉纺厂,落籍他乡县城以下要埠集镇的,为所在地集市的兴起和蓬兴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大有人在。

外迁中还有因避天灾人祸及其它原因而远走他乡的,诚如民间俗语所言,“树挪死、人挪活”,“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也不乏充军从戎,解甲后而落籍异域他乡者。如乾隆年间金华陆庄门祖人尚台、尚育弟兄俩,路见不平,声张正义,在咸宁官埠桥将当地恶棍地痞教训时,失手闹出人命案,被迫逃离家乡,先是流落到随州,后又辗转流离到应山县荒无人烟的长岭岗落籍。徙居潜江的怀龙公,则是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于乾隆年间定居潜江县城的。这两个门庭外迁应山、潜江至今,人丁兴旺,务农经商在当地都有一定的名气和声望。

由如上迁徙缘起加以分析,则可以透视出:家庭的变迁总带有时代时事变迁的烙印,个人的成长和作为离不开家族、家庭正能量的培养和启迪,而国家的运转与进步则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三、是迁徙的路线水陆并进,彰显拼搏精神

以长江、汉水为依托,出行的方向溯江而上:从咸宁至汉口后,沿长江逆水而行,有沙市、宜昌两个中继站,由宜昌过三峡入四川、到云南、贵州。沿汉江逆水而上,有樊城、老河口两个中继站,继而达汉江上游郧阳府,再达于陕南和豫南。同时,还沿长江、汉水两岸的支流进发,向省内江汉流域铺展成脉络状。所以,万山堂祖人清代外迁流播,由汉口沿长江西行,到沙市、宜昌及江汉平原各府州县域落藉者尤其多。由汉口沿汉水往上走的,樊城、老河口等重要商埠及其周边县份徙居的也比较多。水路顺长江下行主要是迁徙到江西、安徽、江苏沿江一些地方。

通过陆路外迁,主要有三条路线:其一是由咸宁往东北经黄州府地域,越过大别山脉抵达安徽西南部的六安州、凤阳府等地。其二是由咸宁经汉口往西北,至德安府北部地域过桐柏山脉到达河南省南部信阳府、南阳府所领县份。其三是由咸宁往南通过湘鄂赣交界的幕阜山脉,分别到达江西省西北部的宁州、湖南省东北部的岳州府、常德府等区域所属之县份。有些行程则是水路、陆路交替为继,辗转周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想见:走水路虽借助舟辑之便,但水上恶劣天气,激流险滩,特别是溯水过长江三峡,那时没有轮船,靠的是木船划子,险象环生,或有不测,是客观存在。走陆路特别是攀山越岭之艰险,山盗游侠之干扰,不可回避,若单枪匹马、孤身路途,需承担更大风险。所有这些,离不开吃苦与抗争精神,必须拿出漂洋过海的勇气和穿越一场暴风雪的大无畏。

四、是先人之谋迁、为后人计长久,工于审时度势

万山堂祖人外迁流播,其定居大致呈大分散小集中状况。在湖北省内相对集中的有沙市、樊城(襄阳)、老河口,其次是江汉平原的荆门、沙洋、江陵、监利、沔阳、天门、潜江、新堤(今洪湖市)等处。播迁外省相对集中聚居地有河南鹿邑县、陕西平利县等处。以庄门作统计,整个有清一代外迁人户较多靠前的男丁户主人数按序排列为:沈庄(84人)、金华陆(82人)、梓潭余(69人)、上余家港(60人)、邹庄(58人)、中咀(54人)、张垮(48人)、孙家畈(44人)、下南庄(37人)、沈家畈和牌楼(各33人)、夹墙(32人)、清水塘(30人)。

先人之谋迁、为后人计长久,从万山堂七修宗谱所载“点到即止”的若干零碎记录而观之,主要有:①置业(经商、贸易、办工厂、置田产);②帮会(有本族公所与同乡会所两种类型);③联姻(成家兴丁、壮大门庭、结亲交友);④公益(义捐、义学、义产、义地)。明清之际,鄂南诸县之商旅人员(队伍),建有联谊、接待、议事、交流、诉讼等为共识的商帮行会——“咸五帮”,“五”者为江(夏)、武(昌)、咸(宁)、嘉(鱼)、蒲(圻),在省府武昌城设有“咸五帮"总会馆,余氏万山堂在有清一代是其重要成员,以其为依托、媒介,广联万山堂余氏商户和外迁人户者,十分活跃,同时,在河南宣化店(旧属罗山县)、赊店(今为社旗县治),四川重庆、陕西兴安府(今安康市),由湖北经商贸易组织和名士置办的“湖北会馆”,余氏万山堂外贸从商者在这些地域湖北会馆的活动与业务中,也是积极参与者,且小有名气。在湖北省内的汉口、沙市、樊城等处,则有万山堂本族的公所(会馆),为祖人外迁从业、于当地所迁居民开展本族公共服务等多项活动,为开枝散叶、落地归根,绵延宗脉、省示后人,不遗余力,蔚为外迁外寓宗亲的娘家。在万山堂祖人外迁流布较为集中的地片,于当地重要镇市置有公产,服务本族及当地居民。如安徽六安州苏家埠有“湖北义地”;本省的沙市有“万山公地”、“万山义地”,老河口有“余姓义地”,江陵县观音寺有“咸邑义地”,荆门州张家场有“余氏万山家族公地”。

人口迁移是一种历史文化形态和现象,对于所迁之地是生存发展的空间和舞台,对于迁移者及其后裔是一种宗族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家园的寄托。藉此,可以了解迁移地域历史文化,迁徙流播的生存状况和开拓创新,体现着外迁群体的谋略与担当。

五、是崇尚慎宗追远,勿忘根本所在

俗话说“水有源头树有根”,又云:“亲三代,族万代”。迁徙播迁异域他乡后,不忘寻根接脉,外迁祖人及其后生始终记住自己是咸宁七都万家山的后人。有的白清代至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四百年间一直与咸宁万山堂保持着联系,或祖辈后昆不定期回咸宁故籍祭祖访亲;或有书信交往联系族亲。即使与咸宁失去联系且又再未回过咸宁者,也多先传后教,告知后人余氏万山堂家族字派及祖人迁出之庄门和垮村名称,让子孙后人便于寻根。七修宗谱中所载不少外迁人户家庭辈份传衍的史料,正是说明和反映出外迁祖人及后人保持相关联系的信息。如:邹庄庄门的卜寿公(生嘉庆丙辰二月二十二日)外迁荆门州曾家巷,其孙经河、重孙传兴,祖孙四代均家居荆门,如果外迁失联无音,是不可能记载得如此详细清楚的。金华陆庄门的尚育、尚台两祖公的后人今居广水市长岭岗镇已有近年,通过各种周折终于找到了祖人的根基咸宁张公乡河背村的金华陆,圆了几代人的寻根梦,回到金华陆认祖归宗,翻家谱、拜祖宗、解乡愁。清水塘经豫公(清同治年间外迁)始由咸宁外迁天门县,其后人又辗转迁移应城,再迁孝感,至今已传至先字辈,共有七代人,“经、传、德、道”四个字派祖人先后作古,“学、绍、先”三个字派后生,念万山、怀祖人,情切切、意绵绵,道元公夫妇合葬于应城,年清明节后人为墓茔立碑,题碑联镌刻于其上:“七代人绳其祖武望道咸邑,俩老伴历经沧桑安息蒲阳”(咸邑、蒲阳分别是咸宁、应城之雅称别名)。

当然,也有部分外迁人户,已经数世,存者老子长孙,亡者丘垄成行,“后来童幼,班荆辍音,积习成俗,遂绝望于故籍,寓安于所托”。出现这种情况,想必是失去了与咸宁万山堂的联系,其中重要原因应当是清朝后叶世道变异,民国时期民不聊生;列强蹂躏中华,战争与天灾的羁绊等多种因素。可喜可贺的是,万山堂八修、九修宗谱时,清初以来外迁祖人后裔中,已有一些与万山堂取得联系并参与了修谱,如孙家畈庄门现居台湾省同胞道益、道宇为八修宗谱资助捐资。祖人外迁,他们把根留住,同时把脚步迈向很远的地方,从祖籍地走向广阔的天地而生生不息,不管挪到哪里,活得如何,感情的根仍深深扎在咸宁万山堂的故土。

中华余氏宗亲会

长茅余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年6月24日

以上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敬请各位宗亲客观参与世系研讨,同时欢迎向长茅余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投寄稿件。投稿地址和联系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zaoyangzx.com/zyls/4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