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在枣阳环城办、刘升镇与鹿头镇交界处,有一所“夫妻学校”。
在这里,近50名学生,两个教学班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所有科目,均由夫妻二人承担;在这里,他们身兼校长、班主任、炊事员、清洁工、门卫等数职;在这里,王正发和陶善娥坚守了35年,既当老师,又当爹妈,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蓝天。
近日,笔者走进十里庙小学,王正发正在为10名一年级学生上数学课。隔壁教室,妻子陶善娥在教孩子们背诵诗词。
王正发和陶善娥身兼数职,陶善娥负责语文、美术、音乐,王正发则负责数学、体育等课程。自年以来,夫妻俩在此工作整整35年。年,该小学因教学布局调整,只剩下两个班,其余老师也相继退休,学校成名副其实的“夫妻学校”。
陶善娥说:“当时我们也想到城里去,但心里实在舍不得娃儿们”。王正发接过话说:“很少有人愿来此教书,我不能看着孩子们辍学”。夫妻俩就此留下来。
上午9点10分,第一节课结束,陶善娥匆匆赶往教室后面的厨房蒸米饭。在这里,夫妻俩既要教书,又要照料孩子们生活。每天早上5点多,夫妻俩准时起床,王正发骑摩托车去城区买菜,陶善娥准备早饭、打扫学校卫生。两人匆匆吃完早饭,就把菜洗净切好,等中午放学王正发直接炒,节约时间让孩子们早点吃午饭,多休息一会儿。
夏天,不少家长早早就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交给王老师和陶老师我们都放心。”60多岁老人王正喜见证了王正发夫妻俩30多年的坚守,他的孙子孙女都是在这里上的学。
外人看来单调枯燥的教学生活,王正发夫妇却感到“充实而满足”。30多年来学生的课一天都没耽误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夫妻俩就这样忙碌而尽心地将一拨又一拨的孩子送出偏僻小山村,送进知识殿堂。“再过几年我们俩要退休,这里的孩子们怎么办?”王正发夫妻俩放心不下,“如果那时没有老师来,我们就继续教,不能让孩子们不上学念书。”(通讯员孙萌孙俊剑)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