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字汤
乙字汤方为日本原南阳氏治疗各种痔疮的良效验方,日本折衷派医家矢数道明对此方多有推崇。
组成:大黄1克,柴胡5克,升麻1.5克,甘草2克,黄芩3克,当归6克。
用法:一剂煎成两茶杯,分早晚服。一般6剂痊愈。
主治:各种痔疮痛肿出血及肛裂等症。以本方治疗各种痔疮,一般服5~10剂,即可收到止痛、止血、痔核逐渐内收之效。
注:此方用于痔核疼痛、出血及肛门裂伤尤为适宜适宜。初期轻症之脱肛,用之亦有效。须依大便是否通畅而加减大黄用量。如用大黄后反觉肛门部有压迫感、不快感时,可除去大黄。大冢敬节氏用本方治疗痔核时,常去大黄,加桃仁、牡丹皮,加强化瘀血之力。
2.痔疮效方
献方人:樊一桦
组成:乌梅30克,黄连10克,侧柏叶炭10克,生大黄10克(后下),苦参10克,石榴皮10克,枯矾15克,槐角10克,五倍子15克,皂角刺15克,白鲜皮15克,薄荷脑5克。
用法:除薄荷脑、生大黄,上药打粉,将药粉煎30分钟(25分钟时加入生大黄),倒出药液,加入薄荷脑,一剂药液分两天用,一天两次,每次加热后,局部擦洗数次。
方解:本方中乌梅有收敛止血作用,石榴皮有涩肠止血作用,五倍子能涩肠止泻止血,三药合用可收敛止血,以治其标。加之侧柏叶、槐角凉血止血,更能增强止血之功,且不易再次出血。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苦参有清热燥湿之用,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可用于湿热疮毒,三药合用,清热燥湿,以绝湿热之源。皂角刺有消肿托毒,排脓排毒作用。枯矾为外科圣药,有消痰,燥湿,止血作用,还能蚀腐肉、长新肉。加之生大黄活血化瘀,三药合力化痔。薄荷脑外用可以消炎,止痛,祛风,通络。并且能帮助药物透皮吸收,使该方药力能直达病所。
献方人:樊一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硕士研究生,曾任天津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针砭之志研究会会长,发表论文10篇(含录用待出刊),参编中医书籍两部,曾多次举办义诊活动,被天津今晚报、华西都市报、宜宾日报等媒体报道。研究方向:针药结合治疗骨科病、脾胃病、皮肤病等常见病。特别提醒:美好的一天开始啦,希望我们的文章能够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喜欢文章的话别忘记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个字或者分享朋友圈哦。由于精力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