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
恶性淋巴瘤患者可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皮肤表现,皮肤损害呈多形性,红斑、水疱、糜烂等,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状况低下,皮肤感染常经久破溃、渗液,形成全身性散在的皮肤增厚、脱屑。
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引起的皮肤病在病因病机等方面与普通的皮肤病更复杂,治疗起来也比较棘手。但是只要正确把握病机,发挥中医药特色,辨证论治,恶性肿瘤引起的皮肤病治疗也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最近我在临床上治疗了一例这样的患者,下面就此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简要汇报分析一下,以期抛砖引玉,开拓思路,共同提高。
患者王某某,女,49岁,年6月皮肤出现多形性红斑并伴增厚,瘙痒,主要分布于上肢末端及背部,医院,诊断为原发性皮肤CD4阳性小/中等T细胞淋巴瘤,于当地行化疗四周期,具体方案不详,经治后皮损修复。年5月初复发,双上肢腕关节上内侧为主出现皮肤增厚,局部隆起,红肿,痒痛难耐,右背部肩胛下部约15*15CM大小皮损,局部粗糙隆起,表面似苔藓样,间有黄水渗出,局部痒甚。因患者抵触再次化疗,故经人介绍,来寻求中医药治疗。 考虑到患者皮损局部红赤,系火热毒邪侵袭,另有瘙痒难耐,且有黄水渗出,系湿热表现。从脏腑辨证考虑,肺主皮毛,皮肤红肿系心肝之火克害肺金,故治疗以清火解毒利湿为主,方药:生石膏30克 生 地15克 知 母10克黄 柏10克 瓜蒌皮30克 龙胆草10克萆 薢15克 桑白皮10克 赤 芍15克丹 参15克 连 翘10克 竹 叶10克甘草梢10克水煎服,每日一付,忌辛辣及发物甜食。 方中生石膏、知母泻肺胃之火,生地泻血分热邪,黄柏、胆草、萆薢清热利湿,瓜篓皮、桑白皮泻皮中之热,赤芍活血,丹参养血和营,连翘清解热毒,竹叶甘草引热下出。 患者回家后服上药半月,电话中反馈皮肤局部红肿较前减轻,痒感无明显减退,夜间痒甚,难以入睡,考虑患者病久湿热毒邪耗伤营阴,故加当归10克,丹皮10克,百合10克,茅根30克,另给芥穗10克,牛蒡子10克祛风止痒。 服上药后,瘙痒较前稍好转,皮损情况亦向好,其间根据症状变化,用药有些许微调,不料患者七月初在当地泡药浴一次(药浴所用药物不详),药浴后不久,右腋前皮下出现一圆形包块,如鸡蛋大小,触之光滑,影响右胳膊活动,医院取活检,病理:支持外周T细胞淋巴瘤。因瘤体增大较速,故建议患者咨询西医,配合化疗,尽早控制病情恶化。 针对上述病情变化,予以调整药物,以化痰软坚散结为主,配以清热解毒,方药如下:清半夏10克 胆南星10克 天花粉15克浙 贝15克 丝瓜络30克 合欢皮15克当 归15克 生 地15克 丹 皮15克皂角刺30克 瓜蒌皮15克 桑白皮15克夏枯草15克 玄 参10克 甘 草10克水煎服,每日一付,忌辛辣及发物甜食 患者服中药月余,来电诉服上药后腋前肿物已消大半,各皮损部位也较前明显好转,问及化疗与否,患者回复相信中医药,并未化疗,目前中医药继续服用中。下面附治疗前后皮损部位对比: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按
语
此病例系本人治疗的第一例淋巴瘤皮损的案例,此前临床中也多次遇见皮肤病的患者,以过敏性的皮炎居多,间有痤疮患者,以消风散及过敏煎加减治疗,效果良好。
此患者系此前我的老患者介绍而来,坚持中医药治疗,从患者的病情来看,要比普通的皮肤病更重,病机更复杂,治疗期间因药浴病情变化更加复杂。好在及时调整治疗,病情逐步好转,所以我们在临床中要直面复杂病情,坚持辨证论治,牢牢把握病机,合理运用药物,才会取得满意疗效。
从另一方面讲,我们面对新的病情,面对复杂的病情变化,不要畏惧,要敢于实践,在掌握中医辨证思想的基础上吸取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思考,积极进取,开拓前进,才能在各方面取得突破,才能得到发展。
作者: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 赵鹏程
赵鹏程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三十年,现北京中医院从事肿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副主任中医师,中国针灸学会火针委员会委员。
擅长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深入探讨疾病病因病机,采用内服中药联合中药外敷、针刺、艾灸等手段综合治疗急慢性甲状腺炎、甲亢、甲状腺癌等病引起的甲状腺肿及脂肪瘤、乳腺增生、肺结节等病。并在临床针药配合,治疗化疗后副反应如骨髓抑制、化疗后发热、胃肠道反应、头晕、乏力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在中医外治治疗癌性胸腹水、心包积液、不全肠梗阻、便秘、腹泻及靶向药治疗引起的瘙痒、皮疹等方面有一定心得。并针对癌痛及风湿关节痛采用内服活血通络中药加浮针松解并中药外敷综合治疗,临床疗效突出。并对中医治疗内科杂病如心脑血管病,胃肠病,急慢性咳喘,关节病,水肿病等有丰富经验。
告患者书: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