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渐渐好转
曹杨新村街道杏杨园里一扇扇封闭的门
却成了抗疫“遗留”问题
给行动不便的人
带来了麻烦……
门开不开?怎么开?如何管?
杏杨园辖区内的香山苑小区总户数户,共有三扇门,枣阳路上的东西门是两个通行门,杏山路上有一个消防门。疫情期间,为实现封闭式管理,香山苑只开启枣阳路上的西门,其余门均关闭。
4月以来,随着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复课的逐步推进,香山苑小区居民进出频率增加,出行不便的问题日益凸显。枣阳路上的东门,医院、去菜场和超市最便捷的通道,一关闭,居民要绕一个大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来说,是一个大负担。
因此,“开不开门?怎么开门?如何管理好门?”成了香山苑小区“急难愁盼”的大问题。
走访调研+合力整治+智能处理
01聚焦民生需求,走访调研征民意
居民提出开启边门的意见时,正是北京新发地海鲜市场爆发新冠疫情之时。一边是防控压力骤升,一边是群众要求出行便利的呼声,这该如何抉择呢?
工作人员上门征询意见
杏杨园党总支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后,决定先让居委干部针对这一问题开展“走四百”工作,随后了解到14号-21号楼业主对开放边门意愿强烈,楼内的五位残疾居民也纷纷表示同意。
志愿者积极值门岗
走访的同时,党总支还积极发动志愿者参与防疫值守,许多社区党员主动参与,力所能及地参与防疫志愿服务。
工作人员上门征询意见
通过一系列走访调研,杏杨园党总支对征询到的意见进行汇总、梳理、分析,认为具备了开门的可行性,关键是“怎么开、如何管”。
02强化党建引领,多方合力解难题
杏杨园党总支以“红色议事厅”为有效沟通平台,将“枣阳路东门开放事宜”作为红色议题,邀请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及业主代表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红色议事厅会议
会议最终决定以定点定时的方法开放枣阳路东门,由物业内保和小区志愿者共同管理边门,为达到防控要求,东门只通行人,非机动车不能通行。
边门防止非机动车入内
在第八支部书记袁孟敕的号召下,杏杨园党总支以创城固卫志愿者队伍为基础,再次发动广大党员和业主加入到看守边门的志愿者队伍中来,做好边门的询问、验码、登记等工作,共同守护香山苑小区。
志愿者积极值门岗
03实现智能管理,提升治理创新力
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们,几乎都是退休居民,管理边门出入仅靠志愿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建立既利民又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才是当务之急。因此,杏杨园党总支决定加强智能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通过反复的征询和讨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和业主代表们逐渐形成共识,计划对香山苑小区进行安全管理提升,对枣阳路西大门进行车辆道闸管理系统的升级和改造,而其余边门则均安装上智能门禁系统。
借助“科技支撑”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在节省了小区志愿者及物业安保精力的同时,又提升了小区的总体品质。目前,该项目工作已进入到业主大会表决阶段。
反思与启示
01要发挥好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应积极引导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带领居民群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02要发挥好“三驾马车”的沟通协调作用
应推动党建引领下的“三驾马车”齐驱并进、相互协作、有效运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力破解社区建设中的瓶颈和难点问题。
03要发挥好“智能社区”的作用
应将科技支撑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社区治理和决策提供支持,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人民。
编辑:杨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