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认为在内耳系统,有一种看不见的、微小的碳酸盐颗粒,它在某种客观原因的引导下,从它原发的位置上掉下来,引起了内耳的眩晕,造成了如坐舟车之感、天旋地转,不能平卧,也不能坐、动,甚至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耳石症是临床上一组很严重的眩晕症状,但是几秒钟后可以自愈,通过调节头部的位置或者也可以用手法让碳酸盐颗粒回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此时症状便很快会消失,不用打针吃药进行治疗,就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一、病因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均会导致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
二、临床表现
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三、检查
1.Dix-Hallpike变位试验:为前、后半规管耳石症的检查诊断方法
2.rolltest滚转试验:可诊断外侧半规管的耳石症。
四、诊断
诊断标准:
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
2.Dix-Hallpike试验阳性。
治疗:1.前庭抑制剂的应用,如脑益嗪、非那根等。
2.继发性耳石症应进行病因治疗。
3.体位疗法。
4.管石解脱法。
5.管石复位法。
6.Epley复位法:本法一般只需一次,简单效果佳。
7.CH-BPPV耳石复位法。
以上各种治疗有效率不等,也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如上述治疗无效,且影响生活、工作质量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文/耳鼻喉科郑敏
医院
医保号: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