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青瓦,青竹掩映
荷塘凝翠,微风流香……
近年来,枣阳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产业发展有了新方向
生活变得更加富足和美好
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田园靓”的优美画卷
正在枣阳徐徐铺开
田园综合体扮靓美丽乡村“面子”建设
山上茂林叠嶂,水库碧波荡漾,园里花果飘香……走进枣阳市吴店镇三里岗村,只见宽阔村道纵横交错,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掩映其中,呈现出一派美丽乡村入画来的胜境。三里岗田园综合体项目由该村返乡能人蔡红伟创办,总投资万元,分三期建设完成。枣阳市吴店镇三里岗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民宿湖北三里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红伟:“项目整体规模亩,分东西南北四环,每一环占地亩。北环是游客核心区,西环是水产养殖集中地,东环是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南环是千亩水稻种植基地。第一,打造区域性乡村旅游目的地,第二,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第三,打造新农人创业基地、农业项目孵化基地,为农业创业人提供服务和平台。目前水产养殖基地已建成。”
三里岗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环境清新雅致枣阳市版图面积大、村落分布广、人口数量多,地形多为丘陵岗地,乡村发展的任务和难度不小。打造田园综合体,盘活农村资源,实现农旅结合,是枣阳落实“三乡工程”,吸引能人回乡的重要抓手。枣阳市吴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真宾:“过去靠天收,收入不稳定,一年又一年没有变化。三里岗田园综合体项目引进后,环境变了,群众生活质量高了,精神愉悦了。村民在这儿打工,一个月多元,农产品在这儿销售,家里也照顾了。村干部也高兴,刚好借这个机会把整个村的环境搞好了。下一步,我们把政策用足,加大支持力度。”
乡村之美,贵在环境。为保留多年传承的乡村风貌和农家韵味,枣阳市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聘请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科学编制乡村布局和建设规划,并积极发动乡镇、村干部和群众,结合地区特色和村民意愿,推进规划设计乡土化、特色化,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宜居宜业乡村田园。穿村而过的柏油公路,房前屋后的白墙青瓦,宣传廉孝文化的村民长廊……走在三里岗村宽敞的柏油路上,只见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栽植的鲜花香气逼人,那些常见的柴火、草垛、垃圾、杂物早已不见踪影。68岁的村民张发兰乐呵呵地说:“我在民宿做卫生、做饭,项目到三里岗村给村民带来了财富。以前种地,一年收入2万,现在一个月能挣多块钱,比以前强多了。原来村庄闭塞,泥巴路,你看现在村庄多好,铺的沥青路、水泥路。农民们现在到处旅游,生活好起来了!”
特色产业助推美丽乡村“里子”建设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既要重基础建设,也要重产业支撑;既要重外在推力,也要重内生动力。枣阳是“中国桃之乡”,以桃产业振兴为发展引擎,不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枣阳在行动。每年3月,枣阳市30万亩桃树进入盛花期。从枣阳平林镇开始,沿熊集、环城、鹿头、新市等乡镇形成了多公里的桃花景观长廊。赏花观景、品果摘桃、旅游踏青,沿途“农家乐”异常火爆。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原本灰头土脸的村庄已逐渐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田园,为广大游客奉上美食汇、摄影展、书画展、曲艺表演等多项文化美食活动。目前,枣阳市已形成各类农家乐多家,桃业专业合作组织多个。枣阳市王城镇枣阳淇渼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仕新说:“通过进一步的扶持政策,把当地的老百姓调动起来,通过技术帮带,激活枣阳皇桃特色农产品品牌,让桃花、桃子、桃树成为有吸引力的农村旅游项目,让更多的人到枣阳来赏花、喝茶、看戏、品桃,助力枣阳王城美丽乡村示范镇的打造。”
文化工程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
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枣阳市吴店镇西赵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经洪介绍,村里不仅注重美丽乡村硬件设施建设和物质条件改善,还将乡村文化、文明建设摆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李经洪:“农业怎么转型,农民怎么致富,农村怎么变美,要想把农村发展好,首先要把小农意识思想浓、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起来。第一,让老百姓爱护公共环境的思想意识提升,通过美丽家园评比制度养成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第二,把他们从麻将桌拉到工作台来,通过引进农副产品包装项目,办加工车间,让他们有积极创业再增收的意识,让他们行为习惯转变,同时增加了村两委的向心力,凝聚力。第三,丰富老百姓文艺活动,我们有文化广场,每天晚上吹拉弹唱,自娱自乐。”
枣阳市吴店镇西赵湖村加工工厂吸纳了不少村里的留守妇女在此就业每当夜幕降临,忙完一天工作的村民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文化广场,在洁白的路灯的照射下,或在田野村庄散步,或在音乐旋律中跳广场舞,幸福的笑容挂在每一个人脸上。枣阳市吴店镇西赵湖村村民李生荣:“以前务农,现在农村越来越好,变化越来越大。白天在加工车间包胶,一个月能拿1块,晚上到文化广场唱唱歌、跳跳舞,心情一下就放松了。你看,我们的生活跟城里人一样!”
如今,枣阳市正着力完成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三年计划,加快编制村庄指引规划和示范村规划,统筹抓好农房质量提升、农村户厕改造、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全方位扮靓乡村,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周梦李丽
通讯员崔永
编辑文莉编审柳芳杜雅婷监制洪燕陈蕾敖芳RECOMMEND推荐阅读刚刚!湖北疾控再发紧急提示
课本封面二孩变三孩?人教社回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