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超平在襄阳一中听课
在中国,应试教育越发达的省份,往往教师水平越高,经验越丰富,孩子的自由度越低,能力也未必强。因为极端的应试教育往往是用教师多年的智慧帮助孩子走捷径考高分。
这样,学生就丧失了自己梳理、总结、提炼、消化吸收知识的机会,也不会有花几天时间解决了一个难题之后的那种兴奋。有教育专家认为,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曲折才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某种情况下,越曲折的成长过程带给学生的收获越大。
很多人批评应试教育的原因是,认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不行。其实应试教育最大的害处是,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在教学中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让孩子省去了很多学习的过程。
襄阳一中年6月启动课改以来,始终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5年里,教师们按照“三环七步”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设计,期待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年8月底和9月下旬,思维导学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房超平两度走进襄阳一中,研课、观课、听课、评课、改课,马不停蹄地和老师、学生座谈,给出自己的建议。
高一年级物理老师姚梅、英语老师宋书帆、数学老师包雪均是80后,在房超平的指导下,教学设计不断优化,授课经验进一步丰富,他们对思维导学与“三环七步”如何融合,有了自己的理解。
姚梅:充分相信学生,胆子可更大一点
姚梅(左一)参与评课
爱笑,是姚梅最容易给人留下的印象。从教的9年里,头四年她在外地度过,来襄阳的这5年,她一直呆在襄阳一中没挪窝。
“当初老公是襄阳市引进的人才,我作为家属也来到襄阳,没想到我会进入襄阳一中这所百年老校工作。”姚梅加盟襄阳一中的这5年,恰好是学校如火如荼实行改革的5年。
在外地时,姚梅觉得当老师很简单和机械,上课只需要满堂灌即可,学校不会对她提出额外的要求。“那时很轻松,不需要考虑很多。”
襄阳一中开启的课堂模式构建,让姚梅记忆深刻。“学校让学生成为主体,提出‘三环七步’,清晰地设计出三维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逐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这看起来很大胆,但又很务实。”姚梅深有感慨地说。
如果仅仅是培养会考试的学生,学校不用改革,也能实现目标。但学生就这样在襄阳一中读完3年,进入大学可能还是不敢展示自己,不敢表现自己。
这与21世纪对人才的新需求不吻合,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有些省份纳入了综合素质评价,比如浙江省推出的“三位一体”招生政策。
目前看来,综合素质评价虽然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大家对于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还有一些争议,但还是令公众非常期待。国家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全世界先进国家的评价方式,认真研究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后,会制定出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政策。
在姚梅看来,襄阳一中推出的改革,就是在育人方式上寻求突破,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日常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快速成长,成长为新时代迫切需要的人才。
“房校长我接触过三次,他对教育有非常成熟的理解,理念先进、科学,我每次听他的研课评课都有很多启发。在学校我算是比较年轻的老师,一直在教学一线,把从房校长那里汲取的营养,在教学中消化好,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姚梅举例说,房校长鼓励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要充分相信学生。起初她有顾虑,但试着去改变后,她发现学生有成长,出现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说明,按照房校长提出的正确理念,老师们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不断调整和优化,可以让学生越来越优秀。”姚梅对未来充满信心。
宋书帆:把握好度,教学可更放开一点
宋书帆在办公室
“唐山大地震这节课,教学设计应该做一些调整,今年刚进高一的孩子基本上是15岁,他们对唐山大地震没多少直观印象,但如果课堂由年的汶川大地震引出,效果肯定不一样。”
9月22日,房超平对宋书帆即将教授的唐山大地震一课,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建议。随后,9月24日的课堂上,宋书帆通过希沃白板播放了不到3分钟的汶川大地震的视频,令学生印象深刻。
房超平提出建议后,高一年级老师立即采纳,优化教学设计,及时跟进,动作迅速。这让房超平感到欣慰,“他们都很年轻,接受力强,领会我的意图后,立即修正,效率很高,这样不断改,课肯定会越上越好。”
宋书帆事后也有很多反思,认为自己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方面还不够,教学有时比较固化,学生学完这堂课后,语言输出的目标没有实现。
“我带的是A+班,按理说,学生们的整体能力比较高,但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他们有来自老河口的,宜城的,枣阳的,很多还来自农村。客观地讲,不少学生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说英语的习惯,我担心教学时步子太大了,他们会感到吃力,失去对学好英语的信心。”宋书帆坦诚地说出自己的顾虑。
但房超平对他给出合理建议后,宋书帆压力反而小了不少:“房校长鼓励我们去尝试,把握好基本点就行,不要有太多束缚。”
9月24日,宋书帆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画思维导图,把唐山大地震这篇文章归纳出来,一个女生用手掌作为主干,5根指头作为延伸,这张思维导图令学生,和观课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
“这个细节让我非常开心,没想到学生的思维如此新奇,连我这个老师都佩服,说明学生中也是有高人的。因此,我有信心把教学设计做得更开阔一点,引导学生大胆去想,不拘一格。”
宋书帆提到,眼前要做的就是要给学生时间,巩固好思维导学与“三环七步”的课堂教学模式,扎扎实实把每一堂课上好,上出质量。
“老师也是人,也会有惰性,如果没有把思维导学固化到内心,把这根弦绷紧,并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学校投入那么多精力实施的改革,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不过,房校长和我们年轻老师促膝谈心,给了大家很大的动力。”
包雪:变式思维训练要用活,就得多练
房超平(右一)评课,包雪(中)认真作笔记
9月22日,房超平对包雪的教学设计提出调整意见后,包雪立即修改,并迅速反馈给房超平,历经多次沟通,反复修改到当晚深夜12点。
这给房超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襄阳一中的老师真的很拼!”
他一直强调,数学老师教好数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变式思维的训练中找到规律,从而领会数学的逻辑精髓。
当然,数学老师往往也有担心,万一课堂上没把握好,学生变得太离谱,让老师对学生变化出来的题目也感到手足无措。那这岂不成了糗事?
房超平果断地说:“这个完全不用担心,只需要老师轻描淡写地讲几句‘哇,你好厉害啊,变出来的题目把老师都难住了!’尴尬瞬间就能化解。但是,”他强调,“这样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让他看到自己有很厉害的一面,变出的题目都能把那么优秀的老师给难住!”
针对房超平提出的建议,包雪课后继续下苦功,再次优化教学设计,三层目标更加精准,描述这三层目标的用语也更加口语化,易于学生接受。
9月26日,担任高一(23)班数学老师的包雪,邀请高一(22)班学生来听自己的公开课,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妙趣横生。
校长李后兵听了几次包雪的课后,由衷地感慨:“听包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房超平也说:“包雪这一批年轻老师很有想法,愿意去改变,愿意投入精力去提升,非常期待优秀的学生不断冒出。襄阳一中有这样的人才储备,真的未来可期。”
包雪对此表现得很谦虚:“学校为老师们搭建好了广阔的舞台,只要努力去试,把心思花在教学上,领会思维导学和‘三环七步’的精髓,按照学校的目标走下去,一定能有一番作为。”
短短4天里,包雪两次举办公开课,就是想让更多的老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她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只有敢于尝试,才能暴露出更多的缺憾,我们对问题不捂着,敢去揭伤疤,这样就能健康成长,为优秀学生营造更好的氛围。”
结合自己所教的数学,包雪认为在课堂上应该更加科学地把变式思维训练落到实处,好好用活,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浓厚的兴趣去思考问题。
“变化是提高质量的根本,变才有含金量,不变就没有含金量!襄阳一中的老师们正在践行的这些改变,正是百年老校追求更高目标的关键。我很看好它的未来。”房超平说。
审核:郭建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