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楚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孕育了具有楚地域特色的灿烂文明。八百年的历史,楚人以勇于进取的精神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楚国漆器是楚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它奇妙的造型,繁缛的纹样,丰富的色调,深厚的精神内涵,显示出楚文化的别致风韵。以下文物均拍摄于湖北省博物馆图1:单头镇墓兽,诞生于战国。高(未计鹿角)47.5厘米。木胎,雕制。由木质的座、兽与两对真鹿角组成。
图2:虎座鸟架鼓。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乐器种类。是一件东周时期的漆器,出土于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2号墓,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在这一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安详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
图3:彩漆木雕梅花鹿。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出土。战国早期。这只梅花鹿四肢盘屈、神态安详,鹿身用整木雕成,头上插着真鹿角,头部可以自由转动,全身以黑漆为地,以黄色在身上描绘瓜子型圈点纹。它眼眶、口唇、鼻孔用鲜红的浓漆点涂,显得格外生动。
图4:彩漆木雕龙纹盖豆。年出土于曾侯乙墓的。全器分盖、身两个部分,盘、耳、柄、座是由一块整木雕成。以黑漆为地,饰以朱、金色彩绘。盖为椭圆形隆起,顶上浮雕三条相互盘绕的龙,外缘阴刻云纹,绘网纹、勾连纹。器身盘为椭圆形,胎较厚,盘较浅,两侧附加方形浮雕大耳。方耳内、外、顶及两旁五面浮雕龙纹。豆柄上粗下细,座大底平。豆盘外侧、柄、座绘菱角纹、云纹、网格纹、变异凤纹。
图5:透雕漆禁。诞生于战国,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禁面由整块厚木板雕凿而成。禁面阴刻云纹并加朱绘,四角各浮雕两龙,四腿圆雕成兽形。禁座绘云纹、草叶纹,兽形禁足绘鳞纹和涡纹。全身以黑漆为地,朱绘花纹。透雕漆木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图6:彩绘漆木龙蛇花瓣盘。年湖北九连墩1号墓出土的礼器,和鼎簋等器具配套使用。当年这样的器型多为青铜制作,如此木漆器实属罕见。彩漆龙蛇花瓣盘豆通体高19.7厘米,盘口径13.2厘米,15.4厘米,底径11.8厘米~12.4厘米,通体黑漆为底,棘土红、赭色漆和土黄、中黄粉彩绘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