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7月6日,记者来到枣阳市环城办事处双庙村,刚走到村口,就看到了这样的标语。
近年来,枣阳注重突出文化内涵、地方特色,扎实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对照标准,开展创建
双庙村曾是枣阳有名的贫困村,如今这里却变了模样:家家盖起了小洋楼,满眼可见的是绿色。“我今年八十岁了,啥也不愁,吃得好、睡得好、住得好,村里还装了太阳能路灯,环境特别美,这都是因为党的政策好呀!”正在村里遛弯的蒋运德老人笑着说。
双庙村临近枣阳城区,村负责人鼓励村民进城务工提升收入。此外,该村还大力发展特色大棚农业,助农致富。
不仅要物质富,还要精神富。
双庙村统一规划村庄建设,组织文艺能手在建筑外墙上手绘数十幅以“乡村记忆”为主题的彩画。补锅、推磨,走街串巷的货郎、挑着担子的剃头匠……一幅幅墙体彩画留住了乡愁,充分体现了乡土文化。
此外,该村还扎实推进文化小康建设,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八个一”创建,把“勤、俭、和、孝、善、净、美、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出来。
双庙村只是枣阳推进文化小康建设的一个缩影。
自开展文化小康建设以来,枣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围绕用文化“明灯”点亮全面小康的目标,因地制宜,突出村庄特色,融入乡愁元素,把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不断延伸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乡村15分钟文化生活圈”。
年,该市财政投入近万元,在个村开展文化小康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精心组织,有力推进
襄阳市文化小康建设培训会后,枣阳迅速启动文化小康建设工作,专题研究出台了《枣阳市文化小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乡镇文化站、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明确市、镇、村三级目标责任,实行挂图作战,全市个村(社区)三年建设计划一目了然。
枣阳精心整合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全域乡村旅游等资金,用于文化小康建设。该市财政按村平2万元预算,“以奖代补”配套万元资金用于文化小康建设,并为通过考核的个村兑现奖励资金万元。
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枣阳打造了琚湾镇文化站、吴店镇肖湾村、环城办事处双庙村3个市级示范点,并以此推动每个镇办区分别建1个至2个示范点。为及时交流创建经验,该市还建立了文化小康建设工作白癜风专科哪里好哪里白癜风能彻底治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