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枣阳新闻
枣阳文化
枣阳名人
枣阳历史
枣阳旅游
枣阳习俗

尤晓红小时候的事

白水文艺

第80期

(总第期)

当你爱上了白水,世界也就会爱上你。

当你爱上了文字,内心就会更加澄净。

今日推荐

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的事

■尤晓红

我还是喜欢叫它

金银花

……

金银花

六七月份时

空气中便弥漫着一种淡雅的香

那便是金银花开了

田埂上山坳中

一簇簇

一丛丛

放学后

我们不走大路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随便就能采一捧金银花

回家想找一个插花的瓶

一个空酒瓶

姥姥说要装酱油

一个空罐头瓶

姥姥说要腌菜用

那时的物资可真匮乏

我就用吃饭的碗盛那些花

小心地把它们放在窗台上

让那幽香

陪着我的梦和姥姥轻微的鼾声

后来我才知

金银花还有许多别名

因其藤茎凌冬不凋

故名“忍冬”

因其藤左缠于树上

又称“左缠藤”

又因其花成双而生

似鸳鸯依偎

又得名“鸳鸯藤”和“鸳鸯草”

原来花儿和人一样也有小名(别名)

我还是喜欢叫它

金银花

黄白相间

朴实又形象

像两只恩爱的仙鹤栖在枝间

长大后

读清人蔡渟的诗

《金银花》

金银赚尽世人忙

花发金银满架香

蜂蝶纷纷成队过

始知物态也炎凉

我们都可以像雷锋那样

从一件小事做起

标语·口号·黑板报及其它

那时的乡下

几乎所有的墙体上都有标语口号

我记得的有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备战备荒为人民

我们教室外的山墙上写的是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学校每学期都开运动会

主席台两边的木板上写的是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无论哪项比赛

都提倡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那个年代特别讲一种风格

半山腰的水利工地上

红旗招展

人欢马叫

用白石灰写的

农业学大寨格外醒目

知青的草帽上写的是红红的楷字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

家里的白瓷碗上印的是

大海航行靠舵手

作业本的封面上

印的都是毛主席语录

常见的是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或是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有时也印手握钢枪的解放军或民兵

上写要准备打仗

“五一”“十一”和元旦

学校要出黑板报

第一篇文章大多是社论

看不太懂

只是喜欢那些彩色粉笔写的字

结尾的文章后多有图案

火箭飞船上写着奔向年

大表哥从部队回来探亲

他背的黄背包上写着

向雷锋同志学习

他的绿色搪瓷茶缸上有个红五星

还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都说军民鱼水情谊深

大表哥却没和我说过一句话

和成份不好的同学打架

贫下中农的子女总是有理

教室的墙上还贴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的标语

我想学刘文学

和偷集体辣椒的地主作斗争

也想学刘胡兰

面对敌人的铡刀视死如归

其实

我们都可以像雷锋那样

从一件小事做起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三好学生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的

记得那时还讲又红又专

但我们都期盼放寒暑假

玩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那时的我感觉每天都是幸福的

因为我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未来是我们的

我们是希望

电影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

看电影

小时候

在乡下能看场电影

简直比过年还高兴

两棵树之间或重新竖两根木桩

幕布就早早挂上了

大人们奔走相告

十里八村的乡亲

像赶集一样汇聚在小村庄

那时乡下还未通电

发电机的轰鸣声不是噪音

像节日的鞭炮声似的

催促人们

到稻场或学校的操场上聚集

那时的我不知看了多少遍

《地道战》

《地雷战》

《侦察兵》

《三进山城》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虽是黑白片

但留给我的却是精彩的画面

他乡若有电影

我们也如赶集一般

走田埂

淌小河

人多时就坐在背面的石头上或草垛上

一样记得经典的台词和电影插曲

回家兴奋得不能马上入睡

回味着影片中的场景

羡慕英雄

痛恨敌人

梦里自己一身戎装

现身杀敌战场

孙道临王晓棠谢芳王心刚

是那时的大明星

直到看了

《鸡毛信》

《小兵张嘎》

《闪闪的红星》

才感觉小英雄离我们很近

英雄情结是我对少年英雄们的崇高致敬

小县城只有一个电影院

售票窗口只有书本那么大

人们没有排队购票的习惯

太拥挤了

一毛钱一张票的电影真的不能随便看

那时的我常想念乡下的露天电影

它是我的天堂影院

小时候

电影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

我们就是那一只只快乐的小鸟

栖息在它的树梢

那是精神的树梢

我们向着远方眺望

我们向着未来歌唱

看到粽子

就想起屈原

我想哭

有关端午的回忆

小时候

我喜欢收割的季节

麦收了

姥姥说

可以蒸新面馍了

新面擀的面条也筋道许多

队长在放学的路上拦着我们拾麦子

说是颗粒归仓

可我总是惦记姥姥养的那群鸡

我吃着它们下的蛋

为何不能给它们带几颗麦粒

我忘了那时正狠批私字一闪念

插秧是大人们的事

母亲是那时农场里的妇女主任

但也要参加劳动

累一天的母亲傍晚回家

让我到堰塘边给她洗衣服

那一年

我才八九岁

我真盼望报纸上说的实现农业机械化

姥姥说端午节快到了

想着快一年没吃粽子了

催姥姥泡粽叶洗枣子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

粽子和屈原的关系

后来父亲才告诉我

发生在战国时的那些事

方知屈原是政治家也是诗人

虽然我不太懂《离骚》和《橘颂》

也不知汨罗江在哪里

但我对屈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此后

每年的端午

看到粽子就想起屈原

我想哭

不明白

大人们为何热火朝天地赛龙舟

屈原知道了会生气吗

望着墙缝里姥姥插的艾蒿一个人发呆

秧苗绿了

稻田边的夜晚很热闹

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像是在游行

青蛙们不倦地唱着自己的歌

我们赤着脚玩累了才回家睡觉

它挂在记忆里的藤架上饱满地等着

葡萄

村庄只有一户人家种葡萄

他们家靠近荷塘

葡萄青青时我们就开始流口水

像葡萄秧四周的小虫子似的乱飞

他们家没人我们也不敢靠近

大黑狗就是他们的哨兵

老远它就狂叫

这绝不是亲热而是恐吓

幸好

荷塘里有莲蓬和菱角

我们惊飞了沉思的蜻蜓

扰乱了织锦的涟漪

每天都在打捞美食和快乐

成熟的葡萄清亮清亮地

把我们诱惑

小蜜蜂降落在果实上午休打盹

我也想躺在上面做甜蜜的梦

许多年后才吃到新疆的葡萄干

小时候的那串葡萄风干了吗

它挂在记忆里的藤架上饱满地等着

等着我期待的舌尖

想起她

我便回到了

久违的故乡

栀子花

端午前后

花婶门前的那棵栀子树

大朵大朵地开满了花

那股香长着翅膀

清香了整个村庄

我起了个大早

露水湿了我的花布鞋

就为折那带着绿叶的栀子花

一朵别在扣眼里

一朵别在麻花辫上

还有一朵送给做早饭的姥姥

在乡下

常有人折几枝栀子

插在秧田里

说等收割的时候它们就扎根了

童年的栀子

在我心中扎着深根

芬芳着我的回忆

想起她

我便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那是心灵的故乡

▍作者简介

尤晓红:湖北省作协会员,现供职湖北省枣阳市工商局。

《白水文艺》公告

1、《白水文艺》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aoyangzx.com/zymr/426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