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北固山是闻名中外的文化名山。然而,让他名声在外的多是三国文化,人们对他的宋词文化却知之甚少。其实,北固山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宋词第一山。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年2月,已经65岁高龄的辛弃疾由绍兴调任镇江知府。到任后,他积极备战。公务之余,他经常来到北固山的北固楼,放眼万里江山,追念历史人物,抒发爱国激情。
他在镇江任知府虽然只有一年半,但他作为一个词人、一个战士,却留下了代表他最高创作成就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在同一年同一地,辛弃疾还创作了被后代广为传颂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年3月20日下午,毛泽东由南京飞往上海,在镇江上空触景生情,高声朗诵并挥笔书写了这首词。
多景楼中,
乐事回头一笑空
苏东坡一生热爱镇江山水人文,在镇江有一批情谊笃厚的师友。他一生在镇江留下了多首诗词,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也留在了金山寺,把诗词生命的句号留在了镇江。
年仲冬,苏东坡由杭州通判任上调任密州知府,这次他与好友孙巨源、王正仲在北固山聚会喝酒,当时晚霞斜照,江山尽染,宾主尽欢,孙巨源提议说,面对天下稀有的奇遇美景,怎么能不写千古流芳的好词,于是苏东坡即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乐事相逢一笑空”,把人们对好事易散的那一刻感情世界,生动传神的表达了出来,在每个读者心中都能引起共鸣,因而成为了千古名句。
何连山如画,
佳处缥缈著危楼
公元年冬2月,39岁的陆游从南宋朝庭枢密院编修的任上调任镇江府通判。当年十月的一天,他陪同知府方滋来到北固山,在多景楼上写下了被后代认为是其代表作的《水调歌头·多景楼》。
水调歌头·多景楼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一水横陈,连冈三面
做出争雄势
在陆游走后25年,杰出词人陈亮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奉旨来到京口、建康(南京)观察地形,他登上北固山多景楼,写下了堪作他一生政治宣言的著名爱国词篇《念奴娇·登多景楼》。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无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离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在词中,陈亮一改陆游抑郁沉闷的心情,以雄视百代,慷慨激越的笔法,以词言事,寄托自己恢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激情。其中,他将镇江的地理环境用“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来概括,既气派雄伟,又准确传神,成为唐诗宋词中描写地理形势的千古绝句,至今也没有人能够超越。
低吟浅唱,
忍把浮名埋北固
在宋词的作家团队中,柳永是一个旗手。这不仅是因为他作词早、作词多、影响大,关键是他在宋词创作上大胆创新突破,不仅是婉约派的种子选手,而且在创作形式上为苏轼、辛弃疾一派豪放作家拓展了无限空间。
在世时,他的词即以“天下咏之”,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广泛程度。柳永词在市井流行,仁宗皇帝也知道他的名字,尤其是他在《鹤冲天》词中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引起仁宗皇帝不快,因此在应试放榜时,把他的名字革掉,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用浮名,且去填词”。这样一来,他索性自称:“奉旨填词”。
柳永死后葬于何处,历史是有湖北“襄阳南门外”、“枣阳南山”和江苏仪征、镇江北固山四种说法。据当代宋词大家唐圭璋教授考证,认为只有镇江北固山可信。据宋嘉定《镇江府志》卷十四记载,王安礼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守润,与柳永侄所说柳永已死二十余年的记载是相吻合的。此外柳氏家谱也确认:“耆卿卒,葬丹徒土山(即现在北固山)”。
放眼全国,由于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一条名句而闻名天下的名楼名寺比比皆是,但象北固山这样,能够汇聚这么多顶级大家,诞生这么多顶级词篇的地方,在全国独一无二。
北固山是中国宋词辉煌成就的一个杰出代表,是中国宋词第一山。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