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华同志年10月任陈庙村党支部书记,8年来,他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该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指挥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李光华的带领下,该村支部班子坚持高标准、选能人、用强人的工作要求,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从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中选出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具有开拓精神的后备干部进入“两委”,真正优化了班子结构,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注重发挥村级配套组织作用,建立和完善了以党的建设、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为重点的工作制度,使村干部责任明确,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取信于民。陈庙村办公室以前破烂不堪,办公室内连把像样的椅子都没有,门窗四面透风,要是遇到个雨雪天,真的是“外面大下,室内小下,外面不下,室内还在下”,开个党员会,坐的地方都没有。时间一长,办公室就成了个摆设,经常“铁将军”把门。李光华上任后,拿下“铁将军”,改为村干部8小时上班工作制,这样一来群众遇到事情或难题,能够随时找村干部解决。变“一言堂”为“透明”工作法,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村内宅基地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从此,村干部围着群众“转”,事事有人管、有人问,且村中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了,群众心气顺了,上访的没有了。群众高兴地说:“有这样的干部我们支持。”抓调整,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和保障。怎样才能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成为摆在李光华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调查研究,他发现只有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种养殖业才能带领群众致富。年,他积极奔走,动员该村三组村民在该村闲置的河滩上,规划建设了占地50亩的养鸡场,借助外力求发展,积极走出去,内联外引。“梧桐树栽凤凰来”!通过各种关系,他先后又成功引进了养羊、养猪等五家投资在万元以上的养殖大户,全部实现当年投资当年投产运营,年产值多万元,利税70多万元,本村20余名劳动力在该村实现就业,户平增收多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万多元,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一致好评。他始终把带动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为村民广开致富门路。年,他又充分利用荒山资源,建成了一个0余亩的绿色景观树基地。先后从新市、鹿头、随州等地聘请种桃专家给党员群众进行现场讲解优质桃树种植技术,新增优质桃种植面积多亩。实现了人人有专长,家家有“专业”,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保障。抓活动,增设施精神生活上档次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没有文化活动或文化活动跟不上形势发展,该村部分群众在农闲时节常常聚在一起玩麻将、打扑克。为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年2月,李光华筹资40余万元新建了占地多平方米的村办公室,购买了乒乓球桌,划定了羽毛球场地,配备了电脑等硬件设备。办公室建好了,群众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每天早晨、傍晚和闲暇时节,老人、小孩和其他群众都会三三两两来到办公室,打打球、下下棋、唠唠嗑,享受快乐。用党员的话说:“现在的村办公室还像个办公室,这样的办公室我们也愿意来坐”。同时,该村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妯娌、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改变村里落后的生活环境。该村以前环境比较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村两委先后召开党员会、村民议事会,并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到河南郝唐村参观学习。同时,以李光华为代表的党员干部多方筹措资金全民参与,广开财源,筹资50余万元硬化了村里的主要干道,硬化面积近平方米,设立了固定的垃圾存放点,新建了标准化垃圾房,并安排专人管理,定时清运,初步实现了村容整洁。
李光华注重党员干部的培训,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利用春秋农闲季节对“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三严三实、“两严”、五强创示范活动共培训党员40余次,近余人次,使党员对党的政策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在李光华同志的带领下,全体村民在喜悦面前没有停步不前,他们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更多精彩内容在这里:
熊河岸边举旗人——枣阳市熊集镇熊集村张世清
群众信赖的主心骨——枣阳市琚湾镇闫家岗村江中强
“牛”支书——枣阳市鹿头镇松扒村邱晓发
社区里的“领头雁”——保康县城关镇新街冯兴军
来源:枣阳市委组织部
编辑:廖虹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aoyangzx.com/zywh/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