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君前段时间在杂志《枣阳人》上看到有学者写:“蔡伦是枣阳人,枣阳应为千年纸城”,并为之呼,甚为感动。也有说蔡伦是湖南省耒阳市人。经过多方奔走,对相关文献进行查考、梳理后发现,“枣阳说”比“耒阳说”更有说服力。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正如其他历史名人的籍贯争议一样,关于蔡伦籍贯也存在不同看法。
蔡伦籍贯之说史书上有说蔡伦枣阳人,《乾隆枣阳县志》卷十六载:“蔡子池,城西北里许,相传为蔡伦造纸处。”正如其他历史名人的籍贯争议一样,蔡伦籍贯也存在激烈争论。主要有“耒阳说”、“桂阳说”、“枣阳说”。
时下,耒阳与桂阳争得火热,桂阳县兴建“蔡伦庙”、编绘《蔡伦连环画》、在《桂阳志》中把蔡伦的出生地写成桂阳县,为争取拥有蔡伦狠下了一番功夫。湖南耒阳市打造“蔡伦故里”文化品牌,举办了年中国(耒阳)蔡伦科技发明节、蔡伦学术研讨会和公祭蔡伦大典,建设了蔡伦纪念园、蔡伦竹海风景区、纸博物馆,正全力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蔡伦》,又举办了“蔡伦造纸文化旅游节”。
三地之说
三地争议的“依据”主要集中在南北朝时期一些地记著作的记述。
“桂阳说”依据桂阳县争蔡伦的籍贯,他们的权威依据大概就是《后汉书·蔡伦传》中那名话:“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东观汉记》曰:“蔡伦字敬仲,桂阳人。”《后汉书·宦者列传》云:“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这是官修正史对蔡伦籍贯的权威表述,应该是毫无争议的,唯一的疑问是此处“桂阳”现为何处,只要客观理性分析一下也不难得出结论。
“耒阳说”依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耒水)西北经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的文字,还有唐章怀太子李贤注《后汉书》引佚名《湘州记》曰:“耒阳县有汉黄门蔡伦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伦舂纸臼也。”后来许多史料和著述都沿用或采信了这些记述。然而,只要我们全面审视一下当时的地记资料,就知道以此断言蔡伦籍贯为耒阳是靠不住的。《后汉书》中“桂阳人”的严谨表述是不能画蛇添足变成“桂阳耒阳人”的。《荆州记》“桂阳郡西北接耒阳县,有温泉。”可判明隶属关系。
“枣阳说”依据华中师范大学刘盛佳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第2期发表的《蔡伦籍贯考》中认为蔡伦是湖北枣阳人,同时也客观指出:“这当然是一个历史悬案,依盛弘之《荆州记》,蔡伦是湖北枣阳人氏,当可肯定;依郦道元《水经注》,蔡伦当是今湖南耒阳人。”单从南北朝地记资料来看,“枣阳说”比“耒阳说”似乎更有说服力。
客观地、辨证地解析历史典籍,枣阳说有力的史料:
1宋李昉《太平御览》。该书卷六百五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曰:“枣阳县百许步蔡伦宅,其中具存。其傍有池,即名蔡子池。伦,汉顺帝时人,始以鱼网造纸,县人今犹作纸,盖伦之遗业也。”该书在卷七百六十二中,引“《湘州记》曰:枣阳县有蔡伦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伦舂纸臼”。也就是说《荆州记》、《湘州记》两本书记载枣阳有蔡伦宅、池、石臼。2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一文部,载:盛弘之《荆州记》曰:枣阳县百许步蔡伦宅,其中具存,其傍有池,即名“蔡子池”。伦,汉顺帝时人,始以鱼网造纸。县人今犹多能作纸,盖伦之遗业也。但,《初学记》卷二十一文部同时载:张华《博物志》曰:汉桓帝时,桂杨人蔡伦,始捣故鱼网造纸。3王国维校郦道元著《水经注》:“盛弘之《荆州记》云:枣阳县百许步,蔡伦宅。其中具存,其旁有池,名蔡子池。伦,汉顺帝时人,始以鱼网造纸,县人今犹多能作纸,蔡伦之遗业也。4清王漠编辑的《汉唐地理书钞》却在‘耒阳县’下写道:“枣阳县百许步蔡伦宅,其中具存,其傍有池,即名蔡子池。伦,汉顺帝时人,始以鱼网造纸,县人今犹多能造纸,盖伦之遗业也。”王漠引自《初学记》卷二十一,《太平御览》卷六百五;但他自己另注为:“按据郦注确是耒阳,云枣阳者误也。”可见将蔡伦原籍枣阳,误为耒阳,完全是因郦道元《水经注》中的错误而起。史料对蔡伦还有多处记载:《初学记》(卷五)、《太平御览》(卷五十二)引南朝宋庾仲雍《湘州记》曰:“应阳县(在今永州东安县)蔡子池南有石臼,云是蔡伦舂纸臼也”;又引南朝宋刘澄之《江州记》曰:“兴平县(三国吴分庐陵县置,治所在今江西永丰县东北)蔡子池南有石穴,深二百许丈,石色青,堪为书研。”《初学记》(卷二十一)、《太平御览》(卷六百五)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曰:“枣阳县北百许步蔡伦宅,其中具存。其傍有池,即名蔡子池。”《太平御览》(卷七百六十二)引佚名《湘州记》曰:枣阳县有蔡伦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伦舂纸臼”。
从上面这些史料可以看出,在南朝宋代,应阳县(今湖南东安)、兴平县(今江西永丰)、枣阳县(今湖北枣阳)都有蔡子池,枣阳县还有蔡伦宅,其出处为多名南朝学者经实地查勘和访问而写成的多部地记著作,地域涉及荆州、湘州、江州,绝不可能都是“耒阳县”之误,只能说明当时蔡伦造纸术已在这些地方推广普及。
反观北魏学者郦道元,足迹未到南方,《水经注》江南诸水皆参阅南方文献而作,其中大量借用了盛弘之《荆州记》的文字,有些引用注明了出处,有些抄录未注明来源(如《三峡》有关内容),由于未经实地查证,难免存在许多主观误判。清代陈澧在《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序言中指出:“郦道元身处北朝,其注《水经》,北方诸水,大致精确,至西南诸水,则几乎无一不误。”郦注关于耒水蔡伦宅、蔡子池的文字,明显参阅了盛弘之《荆州记》的资料,但把“枣阳”变成了“耒阳”。而李贤注《后汉书》引用的《湘州记》文字与《太平御览》引用的大同小异,应为同一出处,但也存在一为“耒阳”一为“枣阳”的问题,是否受郦注影响不得而知。
《辞海》又一种说法。现代大型工具书,《辞海》所记述的“蔡伦(?-)东汉桂阳(郡治今湖南郴州市)人。”精要正确,东汉桂阳郡郡治为郴县,也就是南朝至今的郴州,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因楚义帝建都郴县,故而定郴县为桂阳郡治所,以治理南岭与耒水、舂陵水流域。《汉书》《后汉书》早已载明,属于中央王朝的法定政区。《辞海》从史学、地理角度指明蔡伦故里的古今范围,以便读者对照。桂阳郡郡治郴县虽具备一定的资质,但早已切割了对蔡伦故里的主张,也没留下物质文化的证据。目前,原桂阳郡耒阳县、郡治郴县西部即今桂阳县,沾上边都主张本地为蔡伦故里,两家在讨论地方志时爆发强烈争论,此后各执一词,争议不休。枣阳县、郴县有确切史记载,却不争。
以上,蔡伦籍贯史书中主要四种说法,现实中有两大争论。
四种说法即桂阳、耒阳、枣阳、郴县。
两大争论即:今、古桂阳与耒阳之争;耒阳与枣阳地名谬误之争。这里笔者不介入桂阳与耒阳之争,单说说耒阳与枣阳地名谬误。
1
枣阳县地名由蔡阳县区划演义而来,因而枣阳人认为蔡伦出自蔡阳当属自然。
北朝也曾设置蔡州,治所在蔡阳,就是今日的湖北枣阳西南。《水经注》卷三十九“(耒水)西北经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这里“(耒水)西北经蔡洲”显然是错误的。蔡州就是汉时襄阳城东一带,也就是临近汉时蔡阳,今天的枣阳。耒阳主要依据《水经注》“(耒水)西北经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这句话时,只捡“蔡伦宅”,却不管“蔡州”,耒水与蔡州南辕北辙,蔡洲在哪?湖北枣阳,这里郦道远记述有误。同为《水经注》卷二十八在记述今天的汉水时写到:“沔水又东南径蔡洲,汉长水校尉蔡瑁居之,故名蔡洲。”这里沔水流经襄阳城东南,蔡洲位置准确无误,决不会错到湖南的耒水。
2
枣阳与桂阳、耒阳确有不可分之历史渊源。
枣阳县由蔡阳县演变而来,西汉时蔡阳境内有个舂陵侯国,后降为乡,是本汉刘氏长沙王的一支脉。东汉初年,刘秀当皇帝,升蔡阳所属的舂陵乡(原为侯国)为章陵县,隋代改为枣阳县,因此枣阳县境内有个舂陵。枣阳的舂陵侯国是在西汉元帝时,从湖南耒阳相临的舂陵迁入。西汉元帝时(公元前45年),刘秀的祖辈从舂陵迁入今湖北枣阳,沿用舂陵侯国之名。是否史家因此不分枣阳、耒阳呢?
3
还有一种说法是字误。《湖北通志》的作者,在注中写道:“按郦氏《水经注》伦桂阳耒阳人,耒枣二字形近,《御览》据误本《荆州记》,遂讹为枣,地志诸书皆沿其失,今特存而辨之。”
字误之说不足取,《太平御览》是宋代一部著名的类书,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可信度高,其所载《荆州记》、《湘州记》两书皆载“枣阳县有蔡伦宅”不会空穴来风。两书作者不可能同时记错枣阳之名。
《荆州记》的作者是南朝宋的盛弘之。成书于南朝宋元嘉九年至十六年(—)间,成书时距蔡伦去逝三百年,早于《水经注》年左右。此书南北朝齐、梁、西魏间著述中颇见注称,唐、宋地理典籍中尤多征引,可信度高。《湘州记》作者庾仲雍,名穆之,字仲雍,为东晋或晋宋之际人,熟悉江汉水道地理,当长期在湖北湖南地区生活,《湘州记》为殷荟《小说》、郦道元《水经注》等多所引用,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
《荆州记》、《湘州记》、《初学记》《太平御览》多部南宋以前文献所载:枣阳县有蔡伦宅、池”。
因此,不可否认枣阳与蔡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枣阳县有蔡伦宅”,有两种含意:一出生地即籍贯,二居住地。枣阳既便不是蔡伦出生地,谁又能否认蔡伦在此居住过。
其实襄阳还有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咱们接着往下看↓↓↓
米芾千年之后。依旧雨雪霏霏他在天地之间彷徨已久他内心有灯,火苗摇曳而滚滚红尘,如黑色的风浪,铺天盖地他在夜晚到来之前敲响了你的门谦卑地请教你先生,我该拜谁为师是拜石还是拜点石成金的仙人。
孟浩然巅峰之上,傲立如你竟无信史传世至今,人们还在考证你的名,和你的字——可见你是真的隐士对一名隐士来说,有鹿门就够了对一个诗人来说,有诗章就够了又见一夜风雨,花落知多少啊无限芳华,欣然为泥又何须分清曾栖于哪枝。
萧统我来建康,只为你一人在玄圃,在荷花池,在一棵古榕树的浓荫里在你出生之地的襄阳登上昭明台之巅,也看不清十里烟堤时间要崎岖多少路,我要转过几世几生,才能遇上一个这样完美的男子我从襄阳来,只为寻你一人太子,春天倒塌,压坏了闾左的房子。雨一直不停五千件寒衣去年冬天就已告罄你派去暗访的人,回来时,眼神能滴下冰他忧心着,你明日的餐桌上,定会撤掉仅有的一道荤太子,池州旱情已缓,吴兴恶龙已擒今夜,你当安寝你看,萤火游于草丛,城头月儿正明书案上,一叠叠选文,它们暂存于夜光之杯荷香阵阵。犹似清音。四百八十寺,寺寺轻敲木鱼太子,你当安寝。
释道安把生命活成一部百科全书你的慧,不惧世人的愚正如你的媸,不惧世人的妍洋洋万言,你可以一日熟记但你仍不惧时间不惧磨穿脚板的粗砺的砂石长夜青灯比五百僧徒和四海知交更了解你从卷末的最后一顿上提起羊毫你长出一口气,以为死无憾矣但你不死,你只圆寂在完成了一个佛学大国和东方圣人的必经之旅之后,肉身干净地睡去留下精魂,烛照迷路人。
习凿齿站在历史面前,你反复斟酌,比对,掂量判断着孰是孰非谁是正统,谁是旁支后来,你也成了历史任由千载评议而这,你早已预知除了“弥天释道安”谁能工对“四海习凿齿”你朗声大笑,响遏行云就算你只是个“半人”雄踞北方的苻坚也要当成至宝千军万马,攻城拔地。
诸葛亮阿丑对着清澈的湖水整理妆容和发髻低头的一瞬,她看见了水面上的一抹微云她明白,一个英雄的生命注定不属于女人风吹雪落,噎不住哒哒的马蹄是的,这隆中,群山秀雅,湖水澄清但对一条龙来说,还是过于局促逼仄了必须蜷起身子,多么委屈就像湖中的一茎白莲必须站在淤泥里阿丑很爱莲,一日看三回但她从不要求夫君为她折下一支半支插进床头的花瓶她眼睁睁看着花瓣坠落水面,一片,一片像一只只白色的小船,无端搁浅她不悲哀,只期待。莲蓬渐大,渐圆她知道,那些籽粒,无论多么饱满,心,也是苦的就像英雄,以热血与躯体熔炼成绝世的悲剧常使瞻仰历史的人,泪洒衣襟。
王粲仲宣楼前,背依古城墙墙外,是美丽的护城河你一身瘦骨,悄然而立不,这不是你你当傲立楼头,衣袂飘飞昂首迎风,远眺云水长天你当顾盼四野,空无一人唯见隆隆巨响,雄涛翻涌你知道那不是护城河护城河一向安静也不是汉江,尽管汉江正日夜奔腾东去更不是故乡冻土上颠簸的车轮自从离开那里,你已决然关闭了所有思乡的情绪你一心只想投入的洪流似乎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你胸口隐痛,张口呼吸清浊之间,脚下的这座楼被你吞吐成一篇鬼神共泣的传世宏文。
刘秀东汉那年选举皇帝,我无法参与这次选举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我再次缺席唉,就算我不缺席又能怎样一票反对,是不能改变任何事情的总有些时候,10历代襄阳人,属你官儿最大官儿大,当然文化也大虽然你比不了唐明皇李后主康熙帝但有了你,才有人拨款,孟浩然们才能塑像立碑。
宋玉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宋玉就好了如果我是宋玉,就拥有天生丽质就可以做高调的登徒子,以好色闻名遐迩,还沾沾自喜如果我是宋玉就可以拜屈夫子为师楚辞的歌吟里就离不开我的箫声如果我是宋玉,就可以做好官,治好水青史留名——男儿们都是这么想的如果我是宋玉……我也有一身长袍两袖清风……想一想吧玉树临风,金声玉韵羡煞多少后人。
卞和
现在,我要抹去厚厚的灰尘抹去寓言家逐字逐句雕刻而成的象征意义抹去三千里云烟和峰回路转的欣喜抹去碧绿纯净之上一次又一次的血腥之后,我必须要问卞和,你为什么要把自己拾来的宝贝,和自己的双足献给那不识货的国君。
媒体支持:襄阳日报、襄阳晚报、楚天快报、襄阳广播电视台、汉江网、襄阳市政府网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