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绍兴
文/游陆明诵/李金萍
绍兴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在小学课本上,准确讲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可爱的玩伴闰土,所以在儿时的记忆中,绍兴就是一片到处长满油菜花,湖里摇曳乌蓬船,一群梳着长辫子的小顽童手拿书本读私塾,跟着大人看社戏,拉开弾弓打麻雀的乡下农村。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知道绍兴人杰地灵,是我们敬爱周总理的故乡,特别是与自己名字有很大相仿的南宋诗人陆游在这里抒写了千年绝唱《钗头凤》,悲凉地描摹与唐婉的沈园情梦,大概这些就是多年来我对绍兴的模糊感觉。
然而要说对绍兴的进一步求深和认知,还真正得益于汾阳市委年组织的南下绍兴挂职锻炼。根据安排,我与杨家庄镇的智平镇长一起在该县夏履镇挂职学习,时间虽短,但感触颇深。
绍兴是一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有年的建制历史,年县政府迁址柯桥镇,尽管只有短短的10年时间,但其城市品位之高、发展速度之快、管理体制之先进、干部作风之扎实、工作氛围之浓厚、考核评价之精细、抓落实之锲而不舍、执行力之坚定不移,确实令我们每一位挂职干部叹为观止,钦佩不已,十分震憾。在我心目中感觉绍兴就像一部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战车,领导层驾驭娴熟自如,各级干部定力十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实力全国十强,城市建设气势恢宏,农村环境整洁美丽,不愧为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魅力新城和幸福水乡。
我所挂职的夏履镇党委书记张伟国同志年龄跟我相仿,阅历也相近,也是从机关到基层,他原是县水利局副局长,同我一样也是先任镇长后任书记。在与他的悉心交流中,我深深感到汾阳、绍兴两地无论是乡镇还是农村、无论是工作主平台的摆位还是干部精力的投放均存在强烈的反差。
记得在年左右,当我们这里对乡镇这一级政府是否应该存在争论不休的时候,绍兴县已率先在全国进行了强镇扩权改革,把乡镇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平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职能下放,重心下移,县里的所有资源向乡镇倾斜,部门权力能下放的原则上都下放到乡镇一级,赋予乡镇更多的人权、财权、事权,真正使乡镇成为完整的一级政府,突出了乡镇的主体地位,乡镇的责、权、利实现有机统一。县四大班子和县直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服务基层、助推给力,然后全面推行乡镇的主体责任制、加大对乡镇的考核力度,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实践证明,这种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责权利配套的优化机制,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尤其是在赋予“综改试验区”优惠政策的今天。
绍兴的农村人稠地窄,人均只有三分地,也许是因为经済相对发达的缘故,这里的农民基本不种地,人们吃的大米主要靠东北调运,头脑灵活的农民领办企业,条件差的打工谋生。对我来说有三点印象很深刻:一是党的领导在这里体现突出,支部书记是当然的“一把手”,村委主任是“二把手”已形成共识,单就工资待遇上讲,支部书记为1,规定村委主任只能拿0.9,打九折。二是村两委主干能做到专职专用,镇上随叫随到,基本和国家干部一样,这可能与村集体有实力、工资待遇好有关系。三是村村设有便民中心,场所设备齐全,有专人职守,老百姓要申请低保、批宅基地,办养老证等均不需要跑县里镇上,实现了农村工作机关化。
带着挂职学习课题,我除了跑农村、进企业,参加党委会和镇村干部大会,亲身感受当地乡镇工作的氛围之外,重点就乡镇日子怎么过、机关干部如何管、信访工作如何抓、与职能部门如何协调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专门调研,结果令我大失所望,说起来有点可笑,因为这些问题在绍兴基本不算什么问题。这里乡镇是完整政府,是能动主体,镇政府运转除县里下拨基准发展基金外,还有超收分成,我所在的夏履镇经济上在绍兴属中下等乡镇,镇机关编制45人,每年基本工作经费在万左右,去年镇上可用财力万,日常开支自然不成问题。乡镇干部分工明确,有定力、没怨言、很敬业、不存在吃空饷现象,工作非常正规。镇领导上班很少来回串门走动,一般干部坚守岗位,没发现“上午报个到,下午全跑掉”的半日制干部。老百姓上访告状的有,但都在镇综治调处中心,有专门人员接待,最多分管信访领导出面处理一下,书记镇长一般不需接待,其它副职更是不涉及。乡镇书记镇长的精力主要是抓经济建设、项目落地、服务企业和部门协调。特别是乡镇与职能部门在服务企业的问题协调上,县里设立“直通车”制度,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抓,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吃、拿、卡、要”。由此可见,绍兴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真正放到了经济建设的最前沿,也许这就是绍兴这些年之所以呈现出井喷式、爆发式、跳跃式发展的主要原因。
掩卷深思,汾阳、绍兴两地一北一南,自然条件不一,传统产业差异,经济基础更是悬殊,如果一味地照抄照搬,搞拿来主义不成,更没必要拿所谓的干部待遇、丰厚经费与汾阳相比,显然有悖于市委的初衷。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认为,我们学习绍兴,首先应该学习绍兴干部的敬业精神,把工作当职业,把职业当事业,以主人翁精神珍惜自己的本职工作,彻底解决干与不干ー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的顽症。第二,学习绍兴干部的创新精神,勇于打破观念和体制的束缚,优化工作机制,创新发展方式,敢于铲除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的毒瘤。第三,学习绍兴抓经济的劲头,集中精力,全民动员,上下联动,啃住不放,通过经济的发展和推动解决社会的其它问题。第四,学习绍兴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和理念,对百姓要保姆式服务,对基层零距离呵护,对企业零干扰扶持,不断提升和改进干部的形象和工作作风。第五,学习绍兴对干部的考核评价和用人导向,多渠道、多形式激发干部内在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全方位营造认真、辛苦、做事的工作氛围,确保让真正务实干事的干部不能流血流汗又流泪。
诚然,绍兴的经验做法、真金白银很多,这些只不过是汪洋大海中的浪花一朵,我想通过这次学习,倘若能窥见一斑、捡石成金,也不虚绍兴之行,不枉市委对我们的一片良苦用心,是为勉。
年7月28日
(本文是作者于年7月在汾阳市峪道河镇担任党委书记时,赴浙江绍兴挂职后的工作感言。)
游陆明,山西文水人。现担任山西省汾阳市教科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先后担任过汾阳市纪委常委、杏花村镇镇长、峪道河镇党委书记、汾阳市民政局局长等职务。
李金萍,(网名:我心飞扬)山西省普通话测试员,汾阳市朗诵艺术协会主席团成员、艺术指导,汾阳市网络教育中心(原汾阳教育电视台)中小学高级教师,多年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热爱生命中的所有美好,用声音传递爱与真情,为灵魂着色,与美丽共鸣!
(点击蓝字即可欣赏汾阳原创美文)
1.汾阳雨天情愫
2.汾阳头道川----人间世外桃源
3.汾阳师范《母校狮语》
4.汾阳袖珍公园
5.汾阳三宝发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