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枣阳新闻
枣阳文化
枣阳名人
枣阳历史
枣阳旅游
枣阳习俗
您的位置:枣阳市 > 枣阳历史 > 南北枣阳人 >

南北枣阳人

也许我们枣阳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是大约六千年前的炎帝神龙都邑雕龙碑遗址的所在地,是中国的玫瑰之乡,是李白、张衡、柳永等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是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家乡,是得中独厚的中部明星县级市,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    枣南以丘陵山区为主,河流垱坝多,种植水稻的多。不像枣北人爱吃面,枣南人爱吃米。特别是糯米,是一种有粘性的米,用糯米做的糍巴,汤圆,米花,是逢年过节枣南家里的必需品。糍巴是把糯米蒸熟,再做成米团,放在油锅里炸,一直炸到金黄金黄的,外酥里嫩,乘热时,在上面裹上一层白糖,甜香相兼,还很耐饿,在那个没有什么零食吃的年代,平时农村的孩子,能够上街买一个糍巴吃,尽管才几分钱,都是很奢侈的事。我记得小时候。每年年关,家家户户都要轧糯米面,一个村往往只有一个石碾子,要排队等着轧,经常是一等就是一天一夜,就为了点糯米面。三十晚上吃团圆饭,包点糯米面汤圆,吃点青菜,(年夜饭的餐桌上不能吃千张,也就是豆皮,忌讳吵仗)图个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健健康康。

炸米花,是小时候十分有趣的事,庄子上来了炸米花的,孩子们最高兴,选择家里最好的米,到村子东头,也是排队,炸好米花后,回到家里,往往是深更半夜。过年,孩子们来拜年磕头,抓一捧米花和几个糖、花生,算是奖赏。讲究的家庭,有贵客上门,要泡米花茶,放上白糖红糖,加上米花的原香,开水一冲,喝起来,那种“落骨消化”的感觉,让你回味无穷。还有一种特产,叫阴米,将糯米蒸成半熟,阴干,再放在锅里反复炒,直至炒到发黄发焦,待客时,用水烧开,放上糖,也是香甜香甜的,随州人说是他们的专利,其实,枣阳大多数农村都有这种食品。

过年户户都要杀年猪,杀完猪后,猪头猪脑,猪下水,槽头,猪血,大肠,粉条,放在一口大锅里,一锅熬,然后盛进大土瓦盆子里,配点花生米,腌小菜,弄几瓶白酒,邀上亲朋四友,在一起豪饮一番,农村人叫喝“猪血汤”。你家办罢到他家,轮流坐庄,能够连续一个冬腊月。过年或者是做红白喜事,席面上还有一道菜是蒸红肉。选猪腰窝上的肉,煮成七八成熟,再切成一指宽的肉块,在肉皮上抹上酱油红糖,肉白一边放上葱姜蒜和干腊菜,放在笼屉里蒸。出锅候,白里透红,像虎珀一样晶莹剔透,看着就有食欲。枣南还有许多特色小吃,比如:吴店的米粉、王城的臭豆皮、梁集的萝卜、平林,车河的熏肉、清潭的臭豆腐。这些都是农家餐桌上的佳肴。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经常下乡采写新闻,拍摄电视专题片,加上生活工作上的接触,对枣北人,也有个大致的了解。有一年,我们要宣传我市老组织部长焦裕录式的好干部白文宪,和他一起在太平白高庄采访了4天,老部长生活十分简单,不给群众找麻烦,也不让镇上和村里安排生活,临到吃饭时,谁家饭好了,就在谁家和老乡一起吃。枣北人爱吃面,过去一天三顿,基本上都以面食为主,老部长就和大家一起,一碗芝麻叶面条,就两颗大蒜,或者几根大葱,蹲在家门口的树下,一顿饭就算解决了。采访之余,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里户户都一样,家家种菜的少,房子也没有南方人修缮的考究,村子里在家的人也不多,大多都走出家门去闯世界了。还有一年,我们在徐寨搞双向教育,当时徐寨也建有蔬菜大棚,也许是当地人不习惯种菜,每家每户镇里统一安排种植的洋葱,老百姓有消极抵触情绪,疏于管理,都死了。于是群众就编了顺口溜:要想穷建大棚,要想空种洋葱。

枣北人也十分好客,但是枣北人和枣南人不一样的是,他们把对客人的情都融进了酒里,枣北的杨垱和太平就素有“酒乡”的雅称。枣北人待客虽然不像枣南人那样讲究,弄的满桌子盛席,可是枣北的牛羊肉十分出名,手抓羊肉、蒸牛脚、烧牛涡骨、羊杂碎汤、糊辣汤,做的都很地道。北方的酒除了白酒(松籽湖)还有一种自制的黄酒,每年秋冬季枣北人家家都有做黄酒的习惯,用上好的糯米配制农家自制的酒曲,再用酒缸密封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一坛香气扑鼻的地方黄酒就算新鲜出炉了。这种酒虽比不上江浙一带的花雕、女儿红,但是却营养丰富,味淳价廉,绝无污染,是地道的绿色饮品。家里来了客人,拿这种酒是厚待。枣北人喝酒劝酒都是用碗喝,一顿不是喝一斤两斤而是几十斤。还有一种酒叫东洋酒或者“顺风倒”,据说是在黄酒里摻了白酒,遇到不胜酒力的客人,喝了这样的酒一出门见风,走不了几步就倒下了。枣北人还爱劝酒,特别是冬闲时期,三朋四友聚在一起免不了要尽情的热闹一下,划拳、打杠子老虎,或者是“对杯吹”,不一会的功夫一件酒就不见了踪影。有人曾调侃式的对酒做了这样一句顺口溜:“在酒杯里看着像水,喝到肚子里闹鬼,晚上回到家里阳痿,早上起来后悔。”尽管爱喝酒的人自己也明白了多喝酒的害处,并且一时半会也难以改掉多年来积蓄下来的习惯,可是枣北人席面上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劝酒的酣畅和潇洒,不正好显示出了北方人的豪爽与率直吗?

枣北靠近河南,主要是平原,以种植小麦、杂粮为主。因此枣北的面食十分丰富,特别是面条,不像枣南以素面、清汤面为主,北方的面,则以荤面见长。像牛杂面、牛油面、羊杂碎面,牛羊肉烩面等等,面里配上牛羊肉,素荤搭配,营养价值高,吃起来,也不需要另配什么菜,拨几牍生大蒜,和着面一起吃,开胃、杀菌,方便快捷。就像陕西户县的软面十分著名一样,杨垱的“糊汤面”也远近闻名。南来北往的客人去了,都要尝一尝。糊汤面,做起来并不复杂,可是,要是做地道,也不容易。选当地上好的久煮不昏汤的手工面条,事先将面放在锅里炒成糊面备用,再用杨垱地下的矿物质含量丰富的水煮开面条,放入新鲜牛羊肉和芝麻叶,加进动物大骨熬制的高汤,配之各种调料,最后将糊面放入锅里搅匀,一锅香气扑鼻的糊汤面就算大功告成了。糊汤面吃起来特别香,十分绵软可口。芝麻叶是绿色食品,高汤营养,糊面的原香,调料的麻辣,矿泉水的特质,烩在一起,让你吃一口就仿佛化了一样,吃完后,还余香满口。难怪杨垱人自己总结说:天上王母的蟠桃盛宴,地上的杨垱糊汤面。

枣南枣北人这种生活上的差异,有历史积淀的因素,也有地理气候影响的缘故。北方是平原,一马平川,气候干燥,缺水少雨,风沙大,这种环境生就了北方人生性豪爽,耿直。南方是山区和丘陵,山水相间,河渠交错,气候湿蕴,因此南方人性格上显得相对细腻,温柔,婉约。小时候,看见枣南农村庄子上老百姓吵架,能够从庄子这头骂到庄子那头,嗓门很大,每家每户都听的一清二楚,可就是不动手,过的是嘴瘾,这种“文吵架”是南方枣阳人特色。而北方就不同了,北方人言词短,一是一,二是二,两人干架,说不上三句,不对劲,就动了手,用拳头说话,玩的是硬把式,这种“武干架”,虽然现在少多了,但是,确实还存在。

其实南北枣阳人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过去枣南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安逸,一家一个小院就满足了。看不上满世界走天下的北方人,可是,就在南方人还沉浸在自己温柔乡,扒在门撩撩上拐时,那些吃玉米糊糊露宿在拉板车下卖粉条的北方“台子”,工地脚手架上的北方农民,已经做了你的父母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人。北方人也千万不要只说枣南人小家子气,南方人的那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那种君子动口不动手式的文明,是不是也值得北方人学习借鉴。

我生在枣南吴店皇村,从80年上枣师开始,在枣阳城已经住了30多年了。生活习惯早就分不出南北了。南边人爱吃米。我却偏偏爱吃面。枣南人性格婉约,我却从写字办文到为人处世,倾向于豪放。枣阳城市枣阳南北的分界线,可能是在城里住久了得缘故,已经分不清南北了,是个地地道道的准枣阳人。中华民族都讲究大融合,枣阳只是个多万人口的县级市,南北交会汇,相互融合,是必然,也是枣阳人练就海纳百川胸襟的必须。

枣阳是出皇帝,出航天英雄的地方,汉光武帝刘秀没有虚怀若谷的胸怀,成就不了光武中兴的伟业。枣阳人聂海胜,没有善于与人合作、配合的气量,不可能驾驭神六遨游蓝天。天下一统,九九归一。和谐社会,和为贵。南北枣阳人,都生活在枣阳的大家庭里,都是帝乡的枣阳人。家和万事兴。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的枣阳人,一定能够再现“龙飞白水”新辉煌。

这正是:

枣南人!

枣北人!

大家都是枣阳人,

你婉约,

我豪爽,

让南北中国人的特证

定格在帝乡人的脸上。,

柔的似水,

水滴石穿细无声。

刚的像石,

掷地有声稳如山。

刘秀的柔道治国

聂海胜的豪气冲天,

黄火青的义正言辞,

田维扬的铁血丹心。

正是刚柔相济南北枣阳人

引人注目的亮点。

枣北人!

枣南人!

你吃面,

我吃米,

白水岸边的五谷杂粮

将南北风味

汇聚在神农都邑的皇城厚土上

白哇哇的米饭

是舂陵古城衣食父母的健康食品,

香喷喷的面汤

是唐梓山下父老乡亲的绿色饮料。

章陵面的劲道,

平林米的香甜,

擂鼓山上的油桃甜

青峰岭下的玫瑰艳    

恰好是兼容并蓄南北枣阳人

“龙飞白水”基点。

枣北人!

枣南人!

你在北

我在南,

两者近在咫尺,

那分东西南北。

我站在白水寺山上,

听得清唐梓山里的钟声。

你住在莲花堰旁,

也吃得到踞湾的酸浆面。

刘秀曾在唐子乡里驰骋疆场,

聂海胜也到过黑虎山遥望蓝天。

黄火青握过田维扬的手。

白水乡里的小孩子吃过

白沙岗的红苹果。

唐梓乡里的老爷子也品过

圣龙山的剑豪茶。

买不空的吴家店,塞不满的琚家湾是传奇,

一脚踏两省,鸡鸣闻四县是优势。

得中独厚,厘定中原。

是南北枣阳人永远受用不尽得资源。

我自豪,

我们是天下一统的南北枣阳人!

我骄傲,

枣阳是南北分界线上最靓丽的风景线!

白水乡人年12月26日记于白水坊

赞赏

长按







































北京儿童医院看白癜风
北京医院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aoyangzx.com/zyls/87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