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好消息!
好消息!
宜城、谷城、南漳、枣阳
有了个霸气十足的名字
湖北省千年古县初选敲定
襄阳4县市入围
???
10日,记者从湖北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湖北千年古县专题调研行动启动,对30个千年古县进行深度挖掘,唤醒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授牌一批千年古县(古城、古镇)。
此次初步选定入围湖北千年古县的30个县(市),分别为:
先秦时期:江陵、当阳、安陆。
两汉时期:枝江、宜城、公安。
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利、建始、石首、松滋、应城、云梦、竹山、远安、宜都。
隋唐时期:黄梅、谷城、麻城、巴东、南漳、枣阳、京山、长阳、兴山。
五代宋初时期:嘉鱼、通山、潜江、大冶、崇阳、汉川。
小编想说
这千年古县的名头
还真不是随便叫的
再来看看遴选标准
???
本次遴选过程中采取的标准是:
首先,本县定用今名有年以上历史,且有明确可考的历史及地域传承关系;
其次,本县在最近年历史中,绝大多数时间(90%以上)均为该专名的县级单位;
最后,本县当前建置为县或县级市,未改为地级市或市辖区。
襄阳一次入围4个
那么又是凭什么入围的呢?
且看
???
宜城宜城历史悠久。夏为巳阝国。周时为罗、鄀鄢地,春秋时并于楚,为巳阝、鄀、鄢3邑。秦时为鄢、巳阝、鄀3县,隶属南郡。汉惠帝三年(公元前年)改鄢县为宜城县。后变更分合,至唐天宝七年(年)又改名宜城县,宋、元、清名因之。
年为纪念抗日将领张自忠殉国,更名自忠县。年12月以后,汉水以东地区隶属中共襄枣宜县。年7月后,汉水以西地区隶属中共荆钟宜县。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中共湖北省委撤销襄枣宜县、荆钟宜县,恢复宜城县建制。
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城县,设立宜城市(县级)。
谷城谷城境内有谷山,相传为神农氏尝植五谷之地。周代立谷国,建都于谷山。秦朝依筑水立筑阳县,后县制几经更改,先后设置扶风郡、义成郡、泛阳、义成、万年等县。
隋开皇十八年(年)更名为谷城县。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谷城先后隶属南阳郡、襄阳郡、荆州都督府和襄阳府。
南漳南漳定名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年),隋以前称思安。春秋时期境内为罗国和庐戎国。秦设伊庐县,汉设中庐、临沮,晋设中庐、上黄。
自南北朝到南宋,地域时分时合,县名多次更改。南宋绍兴五年(年)合中庐、南漳二县为南漳县。此后,县名沿用至今。
枣阳枣阳历史悠久。公元前年秦推行郡县制,枣阳地置蔡阳县,属南阳郡。公元前45年,西汉划蔡阳县的白水(今吴店镇)、上唐(今随州市唐县镇)两个乡置舂陵侯国(治所在今吴店镇北的古城),与蔡阳县同属荆州的南阳郡。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改舂陵乡为章陵县,后又分蔡阳县东北地带置襄乡县,同属南阳郡。北魏废襄乡县,置广昌县,属广昌郡。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年),为避太子杨广讳,改广昌县为枣阳县,属舂陵郡。
唐时地属山南东道,宋属京西路,元属河南江北行省,清属湖北布政使司襄州府。年元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枣阳县,建立枣阳市。东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枣阳吴店镇)人。
小伙伴们
你的家乡上榜了吗?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来源:襄阳政府网、楚天都市报、襄阳网整合
编辑:11号阿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