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枣阳新闻
枣阳文化
枣阳名人
枣阳历史
枣阳旅游
枣阳习俗

中秋将至,不要忘记有一种家乡美味,叫化州

中秋节临近,又到了月饼大行其道的时候,无论是商场还是街边,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赏月,吃月饼,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而月饼的种类也极其多,京式、广式、苏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等等,承载着中国人对吃的不同理解。

对于化州人来说,我们也有着自己的特色月饼,那就是化州拖罗饼。

拖罗饼色泽金黄,形似明月,皮脆酥香,馅软甜香,肉香醇浓,爽口不腻,味美无比,吃后齿颊留香,百吃不厌,令人叫绝。化州市的拖罗饼起源于元符二年(年)中秋节前夕,距今已有余年历史,至今仍为中秋佳节上好送礼佳品。

时至今日,拖罗饼依旧是化州人中秋节的最爱,那么它到底有何不同呢?跟着小环,你就会明白很多很多!

拖罗饼的起源

拖罗饼,这是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字,关于拖罗饼的起源,背后隐藏着有趣的故事。有两个版本流传:

版本一:

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卖饼的货郎挑着自制的饼沿街叫卖,为了引人注意,他边走边敲锣。由于这种饼非常好吃,很受人们欢迎,于是大家就称这种饼为“拖罗(锣)饼”。

版本二:

苏东坡被放逐惠州期间,与被贬雷州安置,移化州别驾的弟弟苏辙书信往来甚密,思念情深。元符二年(年)中秋节前夕,苏轼念弟心切,从海南过海,带有海南特产椰子到化州与苏辙团聚。中秋节这天,苏辙的妻子从市场买回土猪五花肉,用化州秘制腌肉方法将五花肉做好。然后把苏轼从海南带来的椰子取肉做成丝,再拿出乡亲送给自己,而一直舍不得吃的果仁炒脆。接着把腌好的五花肉用木炭烤香并切粒(因为这种烤肉要用铁叉穿着烤,肉香味独特,后来成为化州传统特有的叉烧肉名食)和椰丝、果仁、制柚皮以及少量香料一起伴好做馅。苏辙的妻子到门前两棵老橘红树旁边的石龙井取水和好面,据传用石龙井水和上面粉,所做出的面饼皮酥又脆,并带有橘花的淡淡清香味。

晚饭时,苏辙的妻子把做好的烧饼拿出给苏东坡、苏辙兄弟。苏东坡说,这是他一生中从北走到南吃到最好吃的一种饼,于是他叫苏辙给起个名。苏辙想到大哥一生的坎坷,因“乌台诗案”朝廷以网罗罪一再被贬,他的愿望是大哥能够早日平反北回中原与家人团圆。想到此,苏辙说“希望大哥能拖开网罗得昭雪,今天我们兄弟相聚在罗江边上庆中秋,就叫‘拖罗饼’吧。”苏东坡大笑说:“名字起得好,叫得吉祥,今晚就拿‘拖罗饼’来赏月庆中秋!”说完,苏东坡借兴拿起笔墨,题了“拖罗饼”三个大字。自此以后,每年中秋拜月、赏月,化州人都摆上拖罗饼以纪念苏东坡、苏辙兄弟,此习俗流传至今。

拖罗饼直径约为1分米,厚1.5厘米,与广式月饼相比,外皮香脆,外形更具特色,馅料以椰丝、五仁、叉烧为主料,配以白糖、果仁等。传统的化州拖罗饼馅是揶丝花生仁白糖馅,后来为了适应多样化口味的需求,开始制作咸的拖罗饼,一般是叉烧瓜子仁类作馅。

拖罗饼没有市面上大部分月饼的软糯粘喉,层层酥软的外皮包裹着酥香脆口椰子丝的拖罗饼干爽温香,果质原始清甜,整体口感清甜利索,椰丝那自然特有的微甜微香便慢慢渗入你舌头的味蕾,让人陶醉。

化州椰丝拖罗饼被广东烹饪协会评定为“广东名小吃”,又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年12月,化州拖罗饼制作技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它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从此,拖罗饼成了化州的“名牌月饼”。

化州,中国拖罗饼之乡

曾经,因为橘红,化州成为了中国的橘红之乡,如今,因为拖罗饼,化州有了新的称号,那就是中国拖罗饼之乡。

年9月,化州正式向中国烹饪协会申请冠名“中国拖罗饼之乡”,经过中国烹饪协会的多番考察、调研,半年时间的评审,年4月,中国烹饪协会认定化州市中华名小吃拖罗饼,获得各种各样的荣誉和大小奖项,产品远销海内外,具备“中国拖罗饼之乡”冠名条件,正式将化州评为——“中国拖罗饼之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aoyangzx.com/zymr/9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