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宙(~)自号怀约室主,湖北枣阳人。父亲王云果留学日本,家境殷实,廿岁就读襄阳师范学校,后考入南京艺专,与马万里、欧士道、闻钧天等五人同班,毕业后入武昌艺专教中国画。年毕业于南京美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委员、第三届湖北省政协委员。与张肇铭、张振铎并称为湖北"三老"画家。
王霞宙先生早年入著名国画家梁公约门下,他十分尊重自己的启蒙老师梁公约,把自己的画室取名为"怀约画室",给自己取别号"怀约室主"。尝受业于贺履之(良朴)、萧泉(悬)。青年时期工人物画,尤擅仕女,受清代费丹旭、改琦的仕女画技法影响颇深,无论是线描还是没骨渲染,俱形象简练,风致清秀,技法精到,画出的仕女轻盈、柳秀、柔弱、飘逸,人们戏谑地称他为"王美人"。
年6月23日,《王霞宙中国画艺术》一书首发式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观举行,王霞宙先生之子丁木森致辞!
年王霞宙已经47岁。受了半生兵荒马乱、颠沛流离之苦的王霞宙,满腔热情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衷心拥护党的文艺方针,积极创作作品歌颂毛主席。孰料闹出一件事与愿违的乱子,王霞宙先生依据照片,用线描绘制的一幅毛主席像,一经出版,就受到严厉的批判,成为歪曲领袖形象的严重政治事件。数年后他分析原因说,我过去那套表现仕女画技巧的画法已经不适应表现当代人物的风貌,这张毛主席画像没有画好不是政治原因,而是艺术原因。这件事后他经过反复权衡,决心改弦更张,放弃人物画,主攻花鸟画。
年王霞宙先生接到给雷锋、王杰两位英雄人物画像的任务后。经过一番酝酿之后,王霞宙先生挥毫泼墨画下了两株健硕的生机盎然的红色向日葵。向日葵本是黄色的花盘,而这幅画中两株向日葵的花盘却是红色的,这两个红色的向日葵花盘代表了雷锋、王杰两位英雄人物,向日葵寓意两位英雄人物一心向太阳。画中有王霞宙先生的亲笔题字:"英雄一对向阳红,年冬学习雷锋、王杰二烈士日记有感画此。"王霞宙先生改弦易辙,主攻花鸟画,不是戏言。然而对于已逾"知天命"年限的半老画家而言,确实是考验。先生对近世各派创新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各派都反对闭门造车,都主张师造化。先生深知"师造化"一词内涵广泛,但此刻作了狭义的诠释,直白翻译为"写生"。认为写生是一把金钥匙,可以开启创新的门道。他根据当代人们审美规范的不同,投入地多画以往少入画或者根本不入画的品种,在写生中融入新思想、新情趣、最终创造了新境界和新的表现手法。
年6月23日,是王霞宙先生诞生周年纪念日,王霞宙先生的家属还向湖北美术学院赠送套《王霞宙中国画艺术》及画作一幅。
新中国建立后任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委员。早年入著名国画家梁公约门下,尝受业于贺履之(良朴)、萧泉(悬)。工人物画,尤擅仕女,无论是线描还是没骨渲染,俱形象简练,风致清秀,技王霞宙艺术作品法精到;其山水画初学贺履之、萧俊贤一路,未脱清代"四王"樊篱,后兼取石涛、黄宾虹诸家之长,加以融会贯通,另辟新路,笔墨均有独到之处。其最高艺术成就为花鸟画,一生致力于花鸟画的创新,刻意独辟蹊径而自成一格,画法数经变易。50年代融恽南田的没骨法,通过长期坚持实物写生和对传统技法推陈出新的探索,创造出一种清新明丽的花鸟画风,赋予传统没骨画法以鲜明的时代感,其代表作《美人蕉》、《卷丹》等,对国内花鸟画坛产生很大影响。最善画紫藤,其数量之多,难以胜数,画幅上行笔如狂草,雄浑遒劲,墨气酣畅,尤其是以花青加墨写意点叶,未干之际复以浓墨勾筋,再反复以粉彩点勾,以求花簇若隐若现、枝叶虚实相生,将作品境界推到一种极致。徐悲鸿曾为他的一幅巨制紫藤题过"雄才绝伦,除苍石、白石二家外,罕见如此奇笔"的跋语。
王霞宙的花鸟作品
60年代,王霞宙进入创作全盛时期,自谓"六十变法"。其花鸟画转而以水墨写意为主,笔力与年俱增,画风更趋苍劲。在题材上力求摆脱前人的窠臼,以"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道"的态度,朝着"画本所无,活本所有"的方向发掘自然的美。为此背负行囊行万里路,遍及南北名山大川,深入不毛之地,刻意寻求不曾入画的野生植物和农作物为素材,经过"九朽一罢"的意匠经营,塑造成趣味盎然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花鸟画的题材范围,扩大了花鸟画的思想容量。年在武汉展出的《三老画展》包括王晚期作品,集中展示了他精湛的花鸟画艺术新成就。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