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襄阳地方财政数据,枣阳名列前茅,襄州区超越樊城区!
襄阳是湖北地级市,也是湖北的“第二大产业”,也是湖北省西部的重要经济支柱。襄阳的主要产业有:汽车,纺织,服装,现代化工,电子,医药,航天,轨道交通等。襄阳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6亿元的财政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5%,其中扣除了退税率后,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3.2%。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襄阳的风采吧!
今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税收35.48亿元,稳居全省首位。税收收入总额较上年同期减少1.9%,但减去部分税款后增加8.1%。税收在国家税收中所占有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而且是非常好的。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这四个产业,都已经或者说,都快要达到了万亿的规模,这四个产业对国家的税收有很大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市的一个重要产业,它的税收也应该反映出它的价值。
枣阳市在今年实现了23.05万元的税收目标,同比增加8.9%.枣阳税收增幅突出,在全省名列前茅。枣阳的主要产业有: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物质等。枣阳要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用新型工业来拉动税收的提高。
其中,襄州区(19.03万)与樊城区(18.72万)的税收增长速度为5.1%与-7.8%,两者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差很大,但增长速度相差很大。襄州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比樊城区快得多,这也意味着襄州区的经济已经追上了樊城区,排在了城市的前三名。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这四个主要行业的稳步发展,这是襄州地区能够有如此优异成绩的原因,而襄州地区则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的行业,为其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
其中襄城区13.47亿,老河口市12.95亿,宜城市12.92亿,谷城县12.14亿,南漳县11.58亿,东津新区10.19亿,这六个区域的税收都维持在10多亿左右,但彼此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其中襄城区不足14亿,东津新区则只有10多亿。宜城经济增长速度居全省第2位,为9.6%。宜城以农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和能源为主要支柱,大力发展优势工业,努力打造一个产业集群,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保康县在今年内实现了七千五百六十万元的税收增长,增长了百分之十四点一。保康的税收,在全国都是垫底的,但经济发展速度,依旧是全国最快的,发展速度很快。
襄阳是湖北的重点工业基地,必须加速推进新能源车的发展和发展。汽车业作为襄阳的主力军,能否与汽车业同步发展,将直接关系到襄阳今后能否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您如何看待襄阳地区在今年的税收工作中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