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枣阳新闻
枣阳文化
枣阳名人
枣阳历史
枣阳旅游
枣阳习俗

魅力枣阳地域索源枣阳

九龙聚金的宝地————枣阳城

枣阳城地跨北纬32度07分,东经度45分,位于鄂豫两省的结合部和“汉十”公路中部,市辖版图平方公里。“霸山壁立于东,汉江环绕于西,南有白水之前萦;北有唐河之后阻,其中土地广衍,四山巩固,为襄外屏”自古为战守必争之地。城区恰处市域中心。以城为轴,枣北偏面食,多旱地;枣南主大米,多水田。风俗、气候也南北有异,故此枣阳城便自然成为南北交汇的最佳切割线和契合点。

枣阳城历史悠久,文化厚积.是更始帝刘玄,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故里,素有古帝乡之称,被汉代科学家张衡誉为“龙飞白水,松子神陂”的宝地。所辖区域南北气候兼优,地重物英,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牛、优质棉、优质烟生产基地,也是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

据史料:枣阳设县治前为村。周以前为豫州,周朝时为唐国,春秋战国时期唐灭于楚,公元前年秦置蔡阳县属南阳郡。公元前45年,西汉划蔡阳县的白水(今吴店镇)、上唐(今随州市唐县镇两个乡为舂陵侯国,有蔡阳县,隶南阳郡,属荆州。东汉建武年间为蔡阳侯国,改舂陵为章陵,后置襄乡县。“后周改襄乡县曰广昌县。隋初郡废,寻避太子讳,改广昌县曰枣阳县,因枣阳村以为名也。”自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在此设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枣阳城虽在隋时即设县治,但修建城池的时间较晚。据清同治四年县志载:枣阳城自宋以前无考,南宋后知随州吴柔胜始筑土城。嘉定十一年增筑。明成化年间甃五门。正德七年始创砖城,周四里,高一丈一尺,厚一丈八尺,直至同治年间仍有陆续增筑,自是壁垒完整,遂屹然为楚北之保障。

明清时,枣阳县县署设在城内大横街西,今新时代广场内。城内原古建筑较多,建有文庙、奎星楼、报恩寺、江西会馆、陕西会馆、城隍庙、清真寺等著名建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武器的改进,旧城墙和古建筑已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轰炸及以后多次拆毁城墙夷为平地,唯大部分城壕留存,部分古建筑也因失修而损坏和拆除。

解放后,这座古老的城镇获得了新生。老城区以大十字街为中心,略呈圆形向外发展,各条老街道逐步得到整修和扩建,原来脏乱臭的护城河也得到重新治理。

鸟瞰枣阳城区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北、东、南、西依次有黄龙岗、青龙岗、黑龙岗、韩家岗、惠岗、史岗、董岗、鸦雀岭等九条岗系伸向老城区而止,素有“九龙戏金盆”之说。

年元月枣阳县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此后枣阳城区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市区附属有南城、北城、环城三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辖12个镇和2个农场管理区,市区面积由解放前的4平方公里发展为现在的近50平方公里。沿城东、南两侧向西径流的沙河两岸建起浕水公园、浕水广场和沿河休闲大道,成为市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沙河东南及城西大范围面积得到开发和建设,高楼栋栋,厂房林立,市场繁华;星级酒店、高中档旅馆遍布市区;交通四达,福银、麻竹两条高速公路和316国道串境而过,铁路干线并驾齐驱天河机场、襄阳机场、南阳机场围境而布;规划建设80平方公里的“一区两园”工业园区,规范布局,电力、通讯、能源、金融、工商贸易、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载有“中国桃之乡”“古帝乡”“航天英雄聂海胜家乡”“中国中部南北分界县”“全国粮食棉花生产基地”美誉的鄂北枣阳。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英雄的帝乡儿女正在大踏步地把枣阳城向着人口50万以上,面积平方公里以上,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幸福、和谐、易居、美丽的现代化气息田园风光大城市推进。如今的枣阳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汉十”长廊之中,熠熠生辉。

您已打开此文章秒,转发到朋友圈只需1秒

传播是一种快乐,分享是一种美德

更多精彩内容请加







































南昌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倍他米松磷酸钠


转载请注明:http://www.zaoyangzx.com/zyls/110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